20世纪以来,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调整;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也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国-苏联-俄罗斯联邦,无论昨天、今天、明天,都是中国最大的近邻,当前中俄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堪称世界大国关系中的典范。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任伊始便出访俄罗斯,与普京总统举行会谈(右图),表明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俄关系。
(1)成为俄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二: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月5日宣布推出一项新军事战略,强调美国虽然面临预算压力,但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安排”这一地区,美国曾倡议召开了哪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签定的哪一条约,使中国重新回到被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三:2013年5月2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展开对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的访问。观察李克强此访的具体行程,首站选在印度较为引人关注,在中国外交部此前举行的中外媒体吹风会上,外交部副部长宋涛称,此举体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对中印关系的高度重视,他表示“中方希望通过此访进一步巩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20世纪50年代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哪一外交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四: 香港《明报》文章称,多达80名日本右翼23日晨抵达钓鱼岛海域,中国派出8艘海监船驶入有关海域驱离。该报社论称,中国执法船队首次成功驱离日本侵权船只,显示中国已掌控钓鱼岛及其海域宣示主权、维权执法的主动权,……
(4)台湾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在哪一条约签订后被日本人强占的?
(5)列举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一例
材料五:中国台湾网4月27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在伦敦隆重举行,来自各国的政要出席了这一葬礼。……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的要求,最终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6)哪一构想为成功解决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判断《宋妇女剖鱼图》中女子可能是何区域人。
(2)猜想一下她蒸鱼常用什么燃料?用什么油?(2分)
(3)宋代南北方的饮食有什么差异?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
(1)图一是什么时期在什么地区出现的纸币?当时的名称叫什么?
(2)你对图一的纸币有何评价?
(3)图二是什么时期发行的纸币?名称叫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姓氏改变与什么事件有关?材料二中人物及其相关事件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什么关系?
(2)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民族政权格局?材料四体现元朝哪一历史趋势?当时还有哪些现象反映这种趋势?(举一例即可)
(3)材料五反映了唐朝怎样的对外政策?简析唐朝、元朝实行开明的内外政策的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
【链接】2011年阳春三月“两会”在北京开幕。《人民日报》的头版发表文章《用“民生经济”提升幸福质量》,直接指出在两会上,民生和经济的话题备受关注。《两会特刊》也用大量的版面来关注两会上的民生问题,《两会进行时》、《我们的“十二五”》、《有话直说》、《落地有声》、《心系民生》等栏目都不同程度地对民生问题进行讨论。
材料一:隋炀帝即位后滥用民力,大兴土木,营造东都洛阳,并多次巡游江南,三次征伐高丽,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各地农民起义不断,隋朝分崩离析。618年他在江都被部将溢死,隋朝灭亡。
材料二: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诸司供进(进奉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徭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三:武则天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鼓励发展农桑。她把开垦耕地和生产粮食多少作为对地方官进行赏罚的重要依据。她下令减轻徭役,把免除徭役的年龄由60岁降到50岁。
材料四: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材料二唐太宗赈灾的主要措施。联系材料一,简析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武则天和元世祖“重农”政策的共同点。
(3)唐太宗、武则天、元世祖“重农”政策与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
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论证到勘探,历经数十年,中线工程河南段终于2009年全面开工。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京津地区用水紧张局面。我国古代也修建了大量水利过程,泽被后世,但对当时的政权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都江堰图二隋朝大运河图三我国重大工程示意图
请回答:
(1)简述图一、图二工程的主要功能。图三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两大工程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图三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