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 )
| A.皇帝 | B.太尉 |
| C.御史大夫 | D.丞相 |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 A.维护各州的权力 | B.争取民族独立 |
|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 D.建立民主制度 |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
| 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
| 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
| 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
|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
罗马法内容丰富,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习惯法→成文法→万民法→公民法 |
| B.成文法→万民法→公民法→自然法 |
| C.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 |
| D.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
图中的两人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源是()
| A.君主专制与民主法制 | B.奴隶制商品经济和封建自然经济 |
| C.“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