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中的“民主”,实即做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
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
以下关于“秦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秦始皇参照六国律令制订颁布的 | B.至今人们不知道“秦律”的详细内容 |
C.“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 | D.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条件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
C.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 D.资产阶级对革命丧失信心,放弃了领导权 |
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于专制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A.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对地方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 |
B.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但从决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
C.无数的大小官僚,作为中央代表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 |
D.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是一个是政体,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个是国家结构形式,体现君臣关系。 |
随着“全球化”这一概念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 扭转全球变暖趋势,给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环境, 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为此各国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是
A.经济全球化战略 | B.经济区域合作战略 | C.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 D.可持续发展战略 |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