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在官办的学校里,“学术上只有儒家派别之间的争辩,不再有儒与非儒不同学派的斗争。”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与哪一人物发展儒家思想有关:
A.孟子 | B.荀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
“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这副对联出现于五四运动期间,以下信息与之相符的是
①是店主为扩大生意而作的宣传广告 ②是爱国民众调整个别商店没有参与反帝斗争 ③反映了上海工商界罢工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④说明五四运动中民众爱国意识逐渐觉醒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①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②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③人们的民主观念有了某些增强④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世纪末,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的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学祈祷
④发现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油印战略要地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③④ |
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徐奴隶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这说明它
A.保护自由的民民的私有财产 |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 | D.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