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到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履历反映了:
A.“教育革命”对此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此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人成为教授至关紧要 |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此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此人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 B.达尔文 | C.牛顿 | D.爱因斯坦 |
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 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③社会主义革命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 | B.工农武装割据 |
C.坚持“持久战” | D.实行人民民主 |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和洋务派 | B.洋务派和维新派 |
C.洋务派和革命派 | D.维新派和革命派 |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 B.工商皆本 | C.重利轻义 | D.重商轻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