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 B.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
|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 D.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 |
“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时候,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 |
| 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 |
| C.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
| 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 “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
|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