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康德 |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
对下图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揭示教皇的荒淫无度 | B.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
C.应出自天主教会之手 | D.揭露人性的虚伪贪婪 |
人文主义在西欧经历了萌发、复兴和发展的历程。下列各项中,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特征的是
A.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 B.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 |
C.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 D.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
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
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封建专制王权的压制
上述观点正确的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