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墨子说:“今也,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古代的农书中,把生产工具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的是

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元政府主持编纂的《农桑辑要》
C.王祯的《农书》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认为当时社会弊病丛生的根源在于

A.程朱理学已经不合时宜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土地高度集中,社会贫富不均

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界呈现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B.程朱理学被确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C.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D.外来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

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儒学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