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夜不炳烛则昧,冬不御裘则寒,渡河而乘陆车者危,易证而尝旧方者死。
材料二今夫俄,宅苦寒之地,受蒙古钤辖,前皇残暴,民气凋丧,岌岌不可终日, 自大彼得游历诸国,学习工艺,归而变政,后王受其方略,国势日盛,辟地数万里也;今夫德,列国分治,无所统纪,为法所役,有若奴隶,普人发愤兴学练兵,遂蹶强法,霸中原也;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又如西班牙、荷兰,三百年前,属地徧天下,而内治稍弛,遂即陵弱,国度夷为四等;暹罗处缅越之间,同一绵薄,而稍自振厉,则岿然尚存。
材料三孟子曰:“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又曰:“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又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中国户口之众,冠于大地;幅员式廓,亦俄、英之亚也;矿产充溢,积数千年未经开采;土地沃衍,百植并宜,国处温带,其民材智;君权统一,欲有兴作,不患阻挠;此皆欧洲各国之所无也。夫以旧法之不可恃也如彼,新政之易为功也又如此,何舍何从,不待智者可以决矣。
--------《梁启超文集》
(1)通读三则材料归纳梁启超阐述的中国必变的理由。材料三中梁启超引孟子之言的目的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2)梁启超的“新政” 虽然没有创造出中国崭新的未来,但却也给忧患中国带来了些许微薄希望,微薄的希望是什么?
材料一 任何民族的命运,胥决之于其对于时代环境的适应力,亦即决之于文化。文化的形成有发之于一己者,有得之于人者,后者的重要性尤大于前者。集思方可广益,有容乃能致大。文化为人群谋求生存与生活需要的产物,各民族的处境不尽相同,因之所成各有局限。迨活动范围扩大,见闻增广,人之所长,或为我之所短,如能予以接纳,不惟生存安全无虞,生活亦可随之改进。否则世异势移,在彼此角逐之下,往往为盛衰所系,必须急起直追,纵不能后来居上,最少可并驾齐驱。
---------冯桂芬语
材料二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中央社重庆十日急电)狂欢占有了重庆,自然也占有了每一个同盟国的每一个城市。当这次大战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早发动侵略的一个敌人──日本,宣布接受促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宣言消息,传到抵抗侵略最早的中国陪都重庆时,艰苦作战了八年之久的中国人民,自具有无比的欢欣。中央社记者首先张贴和印发东京的投降广播和旧金山报道日本投降的新闻以后,立刻传遍了山城,记者和几位同事驾三轮车狂敲响锣,绕城一周。从这原始乐声中,市民知道了他们期待已久的一件事,直接的反应是狂欢的踊跃拍手,从每一个人的表情上,可以想见他们的脑海里立刻忘却了一切,全身细胞在跳动。盟军乘吉普车跟着行驶全城,但满街的人流,使乱鸣喇叭失效。
──《中央日报》(1945年8月11日)
(1)为能实现“在彼此角逐之下,往往为盛衰所系,必须急起直追,纵不能后来居上,最少可并驾齐驱”这个理想,以冯桂芬等为代表先进的中国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做了哪些大事,请依据所学知识列举出这些大事件并结合所学归纳这些事件的特点。
(2)如何解读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请依据中日关系史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实加以评述。
(3)材料表明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欢欣鼓舞,但这好景并不长,请结合史实及所学知识分析又经历了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才真正的迎来了“胜利”,中国才有了真正的人民的政权。我国现在的无产阶级政府为了人民利益为了圆中国人的“中国梦”在新中国成立后有哪些作为,依据所学知识,试举几例。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竞争趋势的加剧,产品供过于求及其品类极度丰富化的市场特征日益明显,不可避免地引发消费者的选择难题,代表企业及其产品综合特性的品牌就成为消费者应对这一难题的重要工具,未来的竞争将集中表现为品牌的竞争。……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的事件频发,被抢注的范围越来越广。
以牟利为目的职业注标者。由于商标所代表的巨大无形财富,通过抢注商标进而与原商标所有者讨价还价或者倒卖而直接牟利,已成为一些不良商贩的致富捷径。……商标国际注册意识淡薄。由于前瞻性商标战略的缺乏、费用上的短视考虑、对国际市场前景的怀疑或暂无此打算、传统的“出了名再注册”或“商品不愁销路无须注册”以及对无形资产不重视等思维惯性等原因,很多中国企业不重视商标的国际注册,更逞论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之前先行注册,这给了国外不法厂商可乘之机。
材料二对国际市场相关法规缺乏了解和不够重视。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瞬间被卷入全球市场竞争狂潮,初涉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对国际惯例与游戏规则尚欠了解,加之在法制法规不够完善、遵法执法状况不佳的国内环境中形成的惯性思维,以及对国外市场情况陌生,部分中国企业依然存在法律意识不强的问题,表现在商标方面就是注册不及时、维权不积极和缺乏应对技巧,导致外国厂商利用商标抢注侵占、抢占中国企业现有的及潜在的合法权益,甚至使中国商品被挡在国际市场大门之外。中国企业及其产品的日益强大引发商标抢注现象。随着中国企业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角色日益重要、竞争力日益提高,抢注中国商标以获取利益,搭中国知名商标的车以坐收其成,甚至通过商标抢注等不正当手段阻击中国企业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拓展等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障碍。
-----以上材料均节选自《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商标抢注现象与对策研究》
材料三同光中兴时期,资本主义第二次萌芽,中国人的品牌意识又出现了。接受第一次被扼杀的教训,这次的品牌叫什么呢?叫外号。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狗不理包子、王麻子剪刀、葡萄常、泥人张、烤肉宛,姓名都说一半儿。所以,中国的品牌在资本主义的第二次萌芽时期,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品牌都是半拉人名,羞羞答答。
材料四到了当代,用人名作为品牌的第一个人是李宁。他拿完世界冠军退役以后,创造了李宁品牌。我有一次去王府井利生体育用品商店,不幸看到这一幕:那时候李宁的牌子刚上市,很多人不适应。售货员给一个人介绍,说这是新牌子,叫李宁牌。那个人愣着,看了半天,说:“我身上怎么能绣一个他的名字啊?”他是这个概念:我的身上不能有别人的名字。但是他不知道,他穿的皮尔•卡丹的西服,也是别人的名字。
----以上材料选自《品牌意识:古代人都用哪些名牌》
阅读后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抢商标的原因?有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企业现有的及潜在的合法权益的被抢占的原因?
(3)材料三、四内容表明,中国自古商标意识淡薄,依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与中国的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有关?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司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真人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陵的设计思想。(6分)
(2)依据材料二,评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4分)
【探索历史的奥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在20世纪曾把佛罗伦萨以意大利语的发音译成“翡冷翠”。这个名字本身不仅具有诗情画意,还具有古董和珍贵的意味,点出了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诗歌绘画的摇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 5世纪中叶起,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暖风吹过阿尔卑斯山,在北方法国、英国、德国、尼德兰等国家和地区引起广泛反响,很快传播开来。各国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向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全面学习,从而使古希腊罗马文化从地中海局部地区变为整个欧洲乃至欧美文明的思想文化基础。目前,作为现代西方文化两大源头的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均不是现在西方大多数民族原来的文化。
请回答:
(1)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特点的?(6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