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芬兰1785~1976年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示意图,图中A是1785-1790年数据,B是1825~1830年数据,C是1910~1915年数据,D是1970~1976年数据,请回答题。根据A、B、C、D各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特征判断应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是( )
A.A B.B C.C D.D影响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根本的因素是( )
A.社会福利 | B.国家政策 |
C.生产力水平 | D.自然环境 |
示意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后,出生率也在不断下降的原因( )
A.自然环境的影响 | B.社会经济的影响 |
C.国家政策的影响 | D.交通的影响 |
关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因素是最稳定的因素 |
B.因为自然因素可以改造,所以任何地区都能发展种植业 |
C.城市周围农业生产的重点主要是粮食、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
D.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与政府政策有关 |
导致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是
①资源的地区差异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③人口密度的区域差异④政治体制的地区差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工业生产在地域上比农业生产灵活的多的原因是
A.工业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销售 | B.工业生产一般不要求更多自然要素的投入 |
C.工业生产需要工人和技术人员等 | D.工业生产需要的基本条件完全不同于农业 |
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
A.与海陆位置密切相关 | B.与产业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
C.与纬度位置密切相关 | D.与劳动力的数量密切相关 |
日出时,太阳所在方位与正东方向的夹角称为日出方位角(如图6中的角α),当日出方位为东北方时,α>0,当日出方位为东南方时,α<0,回答10-11题。如果一年中α始终小于等于23°26',则关于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年中,该地太阳均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
B.一年中,该地昼长最长约13时13分 |
C.该地一定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
D.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为66°34' |
某日,同一半球(南或北半球)的甲、乙两地日出方位角分别是α1,α2,正确的说法是 ( )
A.如果α1>α2则甲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乙 |
B.如果α1=90°,则甲地此日一定出现极夜现象 |
C.如果α1<α2,则此日甲的昼长比乙长 |
D.如果|α1|<|α2|,则甲的纬度比乙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