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乡情也是地方软实力
金 辉
①“瓯江缘·十二位全国著名画家邀请展”日前在温州书画院展出。展览邀请了李成勋、张迪平、林曦明等12位画家。
②这12位画家,以他们的名气和成就,办展览可谓司空见惯。可是,12人携手回家乡办展览,确实是良机如许,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如果没有家乡的召唤,没有故乡的浓情,没有温州的情缘,温州举办这样的展览谈何容易。张迪平、张雷平、张淳三姐妹,其父为著名版画家张明曹,去年是他诞辰100周年,家乡特地举办纪念活动;杨春华是93岁著名版画家杨涵的大女儿。父亲对故乡很有感情,尤为可贵的是,浓浓的乡情在悄然延续,延续到了下一代身上。他们的子女自豪地称自己是“温二代”。
③由此,我想到了如何提升地方的文化软实力。从理论上说,推动社会发展有两种实力,一种为硬实力,是指GDP等;另一种为软实力,是文化体现出来的力量。因而,文化是软实力。那么文化软实力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我想,乡情是地方的软实力;文化人的乡土之情,至少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之一。
④城市的文化底蕴,看的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其中也就是看这个城市走出了多少文化名家,以及吸收和引进了多少文化名家。文化名家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英雄。因而,各类人才齐备,名家云集的城市,便是实力强大的城市,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名片,文化名家的名字也便成了这座城市的名片。他们形象地代表了一座城市。城市因他们而显得文质彬彬,高雅高贵,风度翩翩。
⑤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因为一位文化名人而访问一个城市,如因鲁迅而去绍兴,因吴昌硕而去安吉,因八大山人而去南昌一样。近日,夏鼐先生的故居落成了,我相信定有人会因夏鼐而来温州的。文化名家确实是一座城市的形象大使。他们代表的是城市的软实力!
⑥“每登公宴思来日,渐听乡音认本身。”这次的展览会,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外的文化人需要家乡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在家乡展示风采。其实,这次展览在让画家展出作品的同时,也在传播温州文化。我们从中也可读出海派、金陵文化与温州文化的历史渊源。打开温州大门,舍得下本钱把散落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温州文化人请回家;把他们与家乡的关系放大,绑紧,让更多人知道他们是温州人,使更多温州人知道他们,并引为自豪,这不就显示了地方的软实力?这可不是随时可感受到的地方软实力啊!
⑦我们提倡的“总部经济”,就是把开设在各地的温州企业,将总部转移到家乡来,壮大温州经济。这是经济方面的举措。我想,文化上也存在如何把“温州人文化”转变成“温州文化”的问题,也应该把工作生活在五湖四海的温州文化人,以乡情为纽带,把他们串联起来,让他们成为温州的形象代表。让他们在各自的城市和地方塑造温州人的形象——我是温州人,我能代表温州。谁不说家乡好呢?温州籍的文化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也是很感人的。平时的接触中,这种感人的情感不时可感受到。为了家乡,他们甘愿将心掏出来。因此,这是蕴藏着的能量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要珍惜之,要弘扬之,要保护之。
(引自2012年07月11日 《温州日报》,有删改)
文章第②段中“温二代”该怎么理解?请用简要语言概括回答。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④段“城市因他们而显得文质彬彬,高雅高贵,风度翩翩。”一句的表达效果。
                                                                               
认真阅读全文,谈谈你对第③段划线句“文化人的乡土之情,至少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之一”的理解。
                                                                               
文中第④段划线句说:“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名片,文化名家的名字也便成了这座城市的名片。”鲁迅是绍兴的一张名片,吴昌硕是安吉的一张名片,八大山人是南昌的一张名片,你觉得哪位文化名人能成为温州这座城市的名片?请你推荐一位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选文由至段写了“我”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把它说出来;并想一想“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突出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照应了开头,“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是“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的原因之一。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朱自清的文章朴素自然,却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它的好处要细心玩味才能够体会。赏析“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句中的“找不着”能否换成“看不见”了?为什么?

课外记叙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两本存折龙应台
是的,我也有两个秘密账户,两本秘密存折。两个账户,都无法得知最终的累积或剩余总数,两本存折,记载的数字每天都在变动,像高高悬在机场大厅的电动飞机时刻表,数字不停翻滚。
我知道两件事:一个存折里,数字一直在增加,另一个存折里,数字一直在减少。数字一直在增加的存折,是我自己的;数字一直在减少的那一本,是别人给我的。
于是有一天,我带着那本不断增加的存折去见一个头戴黑色斗篷看起来像魔术师的理财专家,请教他,怎样可以使我的这本存折更有价值。
“价值?”桌子对面的他露出神秘的微笑,上身不动,忽然整个人平行飘滑到桌子的左边,我用眼睛紧紧跟随,头也扭过去,他却又倏忽飘回我正对面,眼神狡狯地说,“小姐,我只能告诉你如何使这里头的‘数字’增加,却无法告诉你如何使这数字的‘价值’增加。”
数字,不等同价值。也就是说,同样是一千万元,我可以拿去丢进碎纸机里绞烂,可以拿去纸扎八艘金碧辉煌的王船,然后放一把火在海面上烧给神明,也可以拿去柬埔寨设立一个艾滋孤儿院。
这不难,我听懂了。我弯腰伸手到我的环保袋里,想把另一本存折拿出来,却感觉这人已经不在了。我叹了一口气,缓缓走出银行。银行外,人头攒动,步履匆忙。疾步行走的人在急速穿梭人堆时,总是撞着我肩膀,连“对不起”都懒得出口,人已经走远。一阵轻轻的风拂来,我仿佛在闹市里听见树叶簌簌的声音,抬头一看,是一株巨大的玉兰,开遍了润白色的花朵,满树摇曳。我这才闻到它微甜的香气。
就在那株香花树下,我紧靠着树干,让人流从我前面推着挤着涌过。从袋里拿出我另一本存折,一本没人可询问的存折。存折封面是一个电子日历。二○○八年五月有三十一个小方格,每一个方格里,密密麻麻都分配着小字:
05-01 09:00高铁屏东探母
05-12 18:00钱永祥晚餐
05-25 15:00马家辉谈文章
05-26 19:00安德烈晚餐
轻按一下,就是六月的三十个小方格,也有密密麻麻的字;再按一下,七月的三十一个方格,密密麻麻的字;八月的三十一个方格里,全是英文,那是南非开普敦,是美国旧金山,是德国汉堡……
不必打开,我就知道,存折里头,谁装了一个看不见的沙漏。
因为无法打开,看不见沙漏里的沙究竟还有多少,也听不见那漏沙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确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有一片花瓣,穿过层层树叶飘落在我的存折封面,刚好落在了十二月三十一日那一格。玉兰的花瓣像一尾汉白玉细细雕出的小舟,也像观音伸出的微凹的手掌心,俏生生地停格在十二月三十一日。
我突然就明白了:原来,这两本存折之间,是有斩钉截铁的反比关系的。你在那一本存折所赚取的每一分“金钱”的累积,都是用这一本存折里的每一寸“时间”去换来的。而且,更惊人的,“金钱”和“时间”的两种“币值”是不流通、不兑换、不对等的货币——一旦用出,你不能用那本存折里的“金钱”回头来换取已经支付出去的“时间”。任何代价、任何数字,都无法兑换。
是的,是因为这样,因此我对两本存折的取用态度是多么的不同啊。我在“金钱”上愈来愈慷慨,在“时间”上愈来愈吝啬。“金钱”可以给过路的陌生人,“时间”却只给温暖心爱的人。十二月三十一日,从今日空出。我将花瓣拿在手指间,正要低眉轻嗅,眼角余光却似乎瞥见黑斗篷的一角翩翩然闪过。
阅读全文,请为两本存折命名并概括这两本存折的关系。
联系文意,说说划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联系上下文回答
(1)第二本存折 “不必打开,我就知道,存折里头,谁装了一个看不见的沙漏”,这里“沙”指的是什么?
(2)文中提到“一片花瓣”,联系上下文,你认为这“一片花瓣”指的是怎样的生活态度?
本文多处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找出其中一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文中两次出现对黑衣人的描写,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黑衣人是一位魔术师,他有神秘来去的本领。
B.黑衣人是一位人生导师,点拨“我”的困惑。
C.黑衣人是一位理财专家,可以增加我的财富。
D.黑衣人是一个恶魔,存在于我的内心。

课外说明文阅读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最佳饮料——白开水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矿泉水、纯净水已经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而饮用白开水的人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谁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须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是纯净水的10倍。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克/升,自来水为20~30毫克/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克/升。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④和白开水对人体的有益相比,其他饮料对人体的健康则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之处。这些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消瘦。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⑤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首先要注意喝水的时间。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 。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1~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再者要喝新鲜开水。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安全饮用。而生水、不开的水、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开的水)、蒸锅水(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从科学角度来看,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B.只要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就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C.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其他饮料的人,一定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D.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

为什么说白开水是生活中的最佳饮料?(3分)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共9分)
最温暖的墙
马国福
①玲玲是一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②几年下来,她的右手拇指和食指结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她手上的老茧裂开了口子,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捂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玲玲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玲玲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时,玲玲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一样。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玲玲以为学生们在和她开玩笑,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面有字。”
⑦玲玲轻轻撕开纸,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独特的,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玲玲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诗意美好的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玲玲。玲玲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使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婆娑和妩媚。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自己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摘自《意林文汇》2007年1月上,选文有删改)
请概述文章主要内容。(2分)
第④段中为什么说“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2分)
第⑤段的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句中的“有一种期待”,学生们“期待”什么?(2分)
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大爱无言,只需行动。在你的生活中也有体现人间真情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朱自清《春》节选)
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改成“长”行吗?为什么?
本文对春天的描写,就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请你概括第④⑤段为“图”和
图”。
第⑤段的描写非常全面而立体,分别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