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之殇
因为长有翅膀,鸟类当是世界上最自由的野生动物。无论栖息繁殖还是休憩觅食,无论迁徙越冬还是扩散漂泊,又因其种类多、数量大,它们的身影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因此,鸟类在人类百般爱护的同时几乎成为受到人类伤害最多且历史最长久的野生动物之一。
人类对鸟类的影响轻则使其受到惊扰,限制其自由,致使其伤残,重则殒其命,再重则破坏其栖息地、灭其种族。
根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马鸣研究员撰写的《中国偷猎水鸟状况研究报告》显示,过去3年里,全国约有40个种类至少20万只水鸟丧生,平均每年被猎杀的水鸟在8万~12万只左右,其中68%的野鸟被毒杀致死。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约有60%的鸟类具有迁徙行为,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只鸟类迁徙往返于世界各地。相对于留鸟而言,候鸟在迁徙途中遇到的危险要大很多,其遭到人类伤害的原因和方式也要复杂得多。2012年秋季鸟类迁徙季节,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猎杀候鸟一村一日竟达1吨,全年达到150吨之巨。天津北大港21只东方白鹳遭到毒杀致死的事件余波仍未散去。这两个事件堪称典型,而这仅仅是人类对鸟类疯狂猎杀的缩影。根据多个相关组织近年来的不完全统计数据,人类猎捕的野生鸟类约有50%用于食用(其中捕杀者自己食用占15%,卖到餐馆供食客食用占35%),30%用于宗教放生,10%用于标本制作,10%属于毫无目的纯娱乐行为。以上统计不难看出约有75%的鸟类被作为商品进入流通环节,成为某些人谋取经济利益的手段。
无论农业生产占地和渔业生产围海或城市发展用地,鸟类的栖息地正遭受着最为严重的影响。森林砍伐、湿地退化、海洋污染正使得鸟类的栖息地逐渐丧失。对于一些狭窄分布的鸟类而言,栖息地的丧失对于他们是致命的,如四川山鹧鸪,受各种因素影响,其本就极为狭窄的栖息地,越来越破碎化,已严重危及这一鸟种的生存。水体污染导致水生动物死亡,对水鸟觅食形成挑战,在一些农业生产领域,由于农药的滥用,也给鸟类带来巨大的影响,一些鸟类因为吃了施药的食物被毒死,有些则因为毒性的作用产生厌食行为而饿死等等。现代钢筋水泥的建筑,越来越不能给诸如燕子等鸟类提供营巢的条件,更不能给诸如麻雀等洞巢鸟类提供繁殖条件,导致一些鸟类退出或局部绝迹。除了广大农村依然尚可见得家燕身影,城市郊区已很难见到燕子营巢育雏的情景了。如在鸟类中扩散性最强、生命力最顽强、仅用了两三百年就几乎遍布全球的树麻雀,因为受繁殖条件限制和食源影响在我国很多地区已局部绝迹。现在的很多城市建筑既高大又喜用玻璃幕墙,这给很多鸟类造成了大麻烦,特别在晴天,玻璃幕墙的反光作用让鸟类误以为是通透的空域,结果是疾飞而去,惨烈而死。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仅在欧洲地区每年因为玻璃幕墙而夺去生命的鸟类达2.5亿只。我国虽无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不在少数,且会越来越突出。浙江的杭州湾大桥在建设及建成使用之后,每到鸟类迁徙季节,都有大量鸟类撞死在桥上。为发展新能源,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扇、电力运输的线路也成为鸟类新的杀生凶器。
人类对鸟类的影响和伤害已经到了全面、深刻、持久的状态,人类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要更加了解鸟类、了解自己、科学而动、谨慎而为。人类对鸟类的影响与伤害有哪些具体体现?
指出下列词语指代的内容。
①而这仅仅是人类对鸟类疯狂猎杀的缩影。
②这给很多鸟类造成了大麻烦。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①“平均每年被猎杀的水鸟在8万~12万只左右,其中68%的野鸟被毒杀致死”是通过作比较说明人类猎杀毒杀的水鸟数量之多。
②举了树麻雀在我国很多地区已局部绝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狭窄的栖息地已严重危及这一鸟种的生存。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鸟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
(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2)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3)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4)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7)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8)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9)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10)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
(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12)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13)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14)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15)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当代世界出版社,有改动)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
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用“母亲的羽衣”为题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文章中写几件与自己母亲有关的事情,请概括回答。
“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请结合语境理解母亲为何“不忍”?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这句话的理解。
你遗失感动了吗
⑴我问学生:“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感动过别人吗?”
⑵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
⑶“那么,你们曾经被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零零星星地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看着孩子们无邪的笑脸,我难以置信。真的没有什么让他们感动吗?
⑷“你们的父母为你们付出那么多,也不曾让你们感动吗?”
⑸“天天读书,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哪有时间被感动啊。”有嘴快的孩子回答。
⑹我的心,被什么敲打着。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而对值得感动的事件毫无记忆,又是多么遗憾。
⑺清晰记得,多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我提着行囊走出家门,对母亲的絮叨保持抵制的沉默。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我坐上车,催促母亲赶紧回家,她却忽然记起了什么,让我等等,立刻转身走回家。不一会,她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塞给我一只热乎乎的热水袋:“刚灌的,焐着就不冷了。”车子发动了,我一直没有回头,抱着热水袋,泪水流了一脸。
⑻那次,我第一次懂得感动,懂得了风雪中的母亲。
⑼20岁时,我曾经待业,想读书,又没钱交电大的学费。一位好友来看我,不厌其烦地劝我振作,陪我一个下午。临走时,她将一张50元(那时可不是小钱)搁到桌子上,看见我的惊愕,她微笑着说:“不要拒绝我,去买书吧,快乐地生活。”
⑽感动就这样悄悄延伸。
⑾刚参加工作,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我紧张慌乱,嗓子也莫名其妙地哑了。后面听课的是一位优秀教师,却一直微笑着,给我鼓励的目光。下了课她走到我身旁,真诚地说:“比我当年强多了! ”
⑿即使一面之交,感动也会不期而至。
⒀不久前,又在“感动中国”的晚会上看到徐本禹,一位放弃读研、到贫困山区支教的大学生。他说:“有一次我给学生们布置作文,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2008年,如果能到北京去看一看,住一住北京的平房,他就是最幸福的人……看到这里我流泪了。很多次面对着孩子们我都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⒁然而,我知道他的眼泪为何而流。 。
⒂如果没有感动,我们的心灵将盛放些什么?我们的幸福如何延伸?肖复兴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还能不能够被哪怕一丝微小的事物而感动得流泪,是检验我们心灵品质的一张PH试纸。”感动,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检测。如果你的心灵刀枪不入,坚强无比,那就是一块什么都不长的盐碱地了。
⒃生活里难免存在欺骗、背叛、诽谤和冷漠,但是,请让自己依旧被感动,为某个人、某个故事、某个瞬间流泪,而且被这力量催促着去做点什么……只有懂得感动,才会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的奉献,有纯粹的温暖;才会懂得世界万象,何为表里。文中记叙了4件让“我”感动的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4分)
①
②
③
④第⑺段中“外面正是鹅毛大雪,很冷。”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⑹段中画线句子“倘若,青春的回忆只剩下书本和试卷,那将多么乏味”的含义如何理解?
请在第⒁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议论性的文字,来揭示徐本禹被感动进而又感动他人的内在精神品质。
文章用“你遗失感动了吗”为题,好在哪里?
《芦 花 荡》节选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的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有只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 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的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那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的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的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者头子张惶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的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的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A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的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B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划线句子A中,加点的“找” 字好在哪里?
答:划线句子B是 描写,有什么作用?
二菱亲眼目睹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结合原文的内容补写出来。 (不超过50字)
下面是在环球网搜索到的一条新闻,请你为该新闻拟一个标题。
当地时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出席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的私人晚宴。对此,美国高官和评论纷纷认为,“私人晚宴”是美中两国领导人最具建设性的接触。《华尔街日报》评论认为,这场“习奥会”私人晚宴,将是数十年来两国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谈。
24日的“私人晚宴”,是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的第三次“非正式峰会”,这种私人的、非政府的会面方式,有利于双方更好地表达彼此的意见,更好地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从2013年的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到2014年中南海瀛台夜话,再到出席“私人晚宴”,不打领带夜游白宫,习奥每年一度的“私人会晤”无疑是对增强中美战略互信,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重申,这种共同的愿望和表达给了世界一颗“定心丸”,传递出中美关系良好发展的积极信号。中美关系向好是世界的期望,习奥会晤无疑会给世界人民一个可期待的未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最后的风景
陈绍龙
①岳父日渐消瘦,最后都没法去赴一个学生的约,虽然只是几百米的距离。岳母一脸愁苦,岳父说是肝病又犯了,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
②岳母催着到南京做检查,岳父说儿子下个月结婚,喜事,一家人需要高兴。天伦之乐,他在乎这个。妻弟结婚那天,他穿得格外精神,接受大家的祝福,接受众人的闹喜,他的脸叫人用墨汁涂成了包公,他开心极了。
③不敢面对的现实果然存在:南京的检查结果,肝癌。
④事已至此,一家人一方面商议着为岳父治病,一方面约定要瞒着他。
⑤我们忙着搜寻所有关于肝癌的信息。也怪,平日里不大注意的事,在意了就一股脑儿地向你面前涌,最后跟中央电视台《与你同行》栏目都通了电话,原因是它那儿介绍过有关治疗肝癌的药。纵是岳父一个劲儿地相劝不要费太多的神,我与妻弟还是去了两趟北京。
⑥结果是一个很权威的老医生敲了敲一张几近散架的破桌:肝已类此,为期已晚。
⑦开始家人是不让岳父抽烟的,想开了,抽吧,拣好的买。平日里不上桌的老鳖螃蟹也成了岳父的家常便饭。岳父像是很开心地在吃,每次吃完饭,都是一头的汗。其实他的胃口极差,且黄疸也是越发的厉害,连耳根都黄了。一边吃还一边招呼我的女儿偎在他的怀里。我们有时在一旁看着,陪着大声说一些不关病情的话。岳父就说过去小城人不喜欢吃这些的,说是没油,买肥猪肉吃。我们都极认真地在听。继而,他从嘴角挤出点笑,于是大家附和着笑……
⑧岳父是教师,教师节这天全校教师合影。岳母便想到家人也该照一张。妻叫我把单位的摄像机借来,说给父亲来一些生活摄像,岂不比照片更好?
⑨我俨然一个导演似的,先是让岳父看书,他平日是最爱读书的了。我又让妻给他倒了杯茶,在他慢慢呷茶的当儿,我把镜头拉近,近乎是一个特写。最后岳父大声地喊家人围到一块儿来,聊天、吃瓜子儿、喝茶……
⑩我尽可能多地录下了一些生活细节,临了,我又把摄像机扛到靠校门口的一块坡地上。两排梧桐树,正对校门,我选定能看到校牌的角度摁动了开关。镜头中,岳父、岳母,还有两个小外甥女,手牵着手,像散步,也像看风景,从坡底向上一步一步地走。我从镜头里看到岳父不停地在说话,努力地笑。阳光越发温柔,给梧桐镀了层金色。青山着翠,淮河如练,被镜头隔开的风景,在夕阳最后一抹余晖里格外的灿烂。
不多日,岳父便离开了我们。整理衣物时在他的内衣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病历:肝CA,晚期。时间竟在半年之前,原来,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病。
一个人,以自己临终的生命竭力呵护着家的完美与和谐,甚至不皱一下眉头,不大咳一声,终生缄守一个美丽的谎言;一家人,以无可挑剔的完整、美满、谦恭,没有一点磕碰,不存半点伪装,真诚恪守住一个美丽的欺骗!
惟其美丽,谁还会忍心去破坏这道最后的风景呢。从结构上看,第①段“他自己在县医院已经查过了”一句有什么作用?
第②—⑩段写了与父亲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岳父为什么会竭力去做每一件事?
第段加点词 “一个美丽的欺骗”指的是什么?一家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文题“最后的风景”有哪些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