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孟子·离娄》)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销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员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
C.孟子指出当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趁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尔反尔,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
(2)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司马懿见中军大旗上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车上端坐着孔明。
此战发生的地点为何处?此时的孔明实为何物?情急之下的司马懿和魏兵做何反应?请简述。
文学名著阅读
7.下列有关《三国演义》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吕布杀进小沛,刘备弃家,投奔许都。曹操领兵亲征徐州。陈珪、陈登父子为曹操内应,设计残害吕布,徐州失守。 |
B.周瑜应孙权之召来到柴桑,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已见,争论不休。孔明见到周瑜后,巧妙地背诵了一遍曹操命曹植作的《铜雀台赋》,智激周瑜。周瑜在孙权面前,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决心,于是孙权便拜周瑜为大都督,率军抗曹。 |
C.黄忠和魏延争夺头功,诸葛亮命二人分别攻打泠苞、邓贤军寨。魏延贪功,想独打两寨,结果被打的狼狈而逃,幸得黄忠及时相救。 |
D.关羽破襄阳后围樊城,曹操令于禁带兵前往救援,庞德自请为先锋。过后曹操又疑心庞德会降蜀,要收回先锋令,庞德断发以表决心。后来,他与关公大战百余回不分胜负。于禁怕庞德功成,乘乱射中关公手臂后,鸣金收兵。 |
E.曹真与司马懿打赌料敌,曹真麻痹大意,被蜀军劫了营寨,气成疾病,在营中治疗。诸葛亮得知此事,写信嘲笑曹真,把曹真气死了。
巴金的小说《家》成功地塑造了觉慧这个“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如何理解这一形象?
阅读《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任选一题做答,字数100字左右)
⑴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第23回)
宝玉看的是什么书?后事情是如何发展的?二人是如何互相打趣的?
⑵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囔囔说:“泉香酒冽……宜会亲友。”(第62回)
这一天湘云他们为何喝酒?湘云醉酒的情形是怎样的?请简述。
简答题。(选做一题)
(1)次日,(张飞)帐下两员末将范睑、张达,入帐告曰:“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 三国演义》张飞为何事要求置办“白旗白甲”?对于范疆、张达的要求,张飞如何对待,最后导致了什么结果?请简述。
(2)“永别了,哥哥。愿你接受我托付给你的监护权,善待我的遗孤而得到上帝赐予的福佑,我相信你会接受的。”请简述葛朗台怎样对待这个委托的? (《欧也妮· 葛朗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