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陆游的《鹧鸪天》,完成题。(6分)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这首词是陆游四十二岁时,因言官弹劾被免通判,居镜湖三山时所写。
②玉瀣:一种美酒。③黄庭:道经的名称。④元,同“原”。
上阕中的哪一句与陶渊明的《饮酒》中的“而无车马喧”表意相似?(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赏析上阕中的“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虚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①。寒灯思旧事,断雁②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③,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①悄然: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②断雁:失群之雁。③侵晓:破晓
下面对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二句写忧郁之离愁,凝固不动。
B.第五句突出归家之梦时间的短暂。
C.第六句突出家书到达时间的久远。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烟月朦胧的沧江上看旅馆门外拴着的渔船,表现诗人对渔夫命运的关切。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抒发羁旅之愁的诗。
B.“寒灯思旧事”一句中的“寒”字是为了表现了诗人居旅馆时天气寒冷。
C.“断雁警愁眠”中的“断”写出了失群大雁的孤寂,同时又是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的体现。
D.“凝情自悄然”中的“凝”写愁绪之沉重。

春日即事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
(1)“小雨丝丝欲网春”句中的“网”字用的很妙,请对此进行赏析。

(2)这首诗三、四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远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释】①故关:故乡。②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③风尘:这里指社会动乱,难再相聚。
⑴古诗在首联、颔联中点出“衰草”“寒云”与“暮雪”有何用意?

⑵这首送别诗,在浓浓的离别感伤之外,诗人还有其他寄寓,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相关习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读起来有身临其境之感。上阕从_______ 和_______的感觉角度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悬染出_______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因丰收而_______的心情。
体会最后一句中“忽见”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