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原因是
A.实验中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蛋白质留在外面 |
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
C.实验中得到了大量的形态和结构相同的噬菌体 |
D.实验中噬菌体利用了细菌的物质和结构 |
鱼被宰杀后,鱼体内的ATP会生成具有鲜味的肌苷酸,但酸性磷酸酶(ACP)会催化肌苷酸分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草鱼、鲴鱼和鳝鱼中分离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鱼类的ACP活性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
B.将宰杀后的鲴鱼放到37℃左右的环境中一段时间能保持其鲜味 |
C.将鱼肉放到适宜浓度的Ca2+溶液中鲜味下降的速度会减慢 |
D.Zn2+能使这三种鱼的鲜味下降速度减慢 |
生物学家使用一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阻断胰岛素效应的多肽X处理小鼠,获得一种名为β亲菌素的激素,该激素能刺激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增殖。有关推断不合理的是( )
A.肝脏、肌肉等细胞膜上有与多肽X结合的受体 |
B.用多肽X处理正常小鼠,最初小鼠血糖浓度会降低 |
C.β亲菌素作用的靶细胞可能是胰岛B细胞 |
D.注射β亲菌素可能有助于治疗某些糖尿病 |
某地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右表,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表中的信息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
B.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无关 |
C.不同土层中的小动物都是消费者 |
D.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
科学家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将其外膜涨破,然后通过离心处理将外膜与包裹着基质的内膜分开,再用超声波将内膜切成若干小段,每个小段均可自动闭合成一个小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
B.线粒体在低渗溶液中外膜涨破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
C.破裂的内膜可以自动闭合成小泡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
D.线粒体基质中含有水、丙酮酸、葡萄糖和核苷酸等多种化合物 |
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t1<t2<t3<t4﹚。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2的消耗值,结果如下表。经分析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温 度 气体变化值(相对值/mg•h) |
t1 |
t2 |
t3 |
t4 |
光照下O2的增加值 |
2.7 |
6.0 |
12.5 |
12.0 |
黑暗下O2的消耗值 |
2.0 |
4.0 |
8.0 |
12.0 |
A.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植物在t3温度时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最多
C.光照相同时间后,t4温度下装置内O2的增加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相等
D.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24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