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 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 A.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支持 |
| B.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 |
| 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
| 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
| D.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19世纪晚期,某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所指的维新党是
|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抗战期间《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亡协会的一则贺电:“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立奏奇功”指的是
|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战役 | C.百团大战 | D.台儿庄战役 |
《胡汉民自传》载:“同盟会未尝深植于民众,民众所接收者,仅三民主义中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此……而不能使为坚强拥护革命之群众。其责当由革命负之,而亦为当日失败之重要原因也。”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排满”口号易于为民众所接收 | B.三民主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
| C.辛亥革命带有狭隘的民族革命色彩 | D.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的偶然 |
著名学者田秉锷教授在《大国无兵》一书中说:“较之清王朝的制度,洪秀全政权的制度建设没有历史进步的大势”。下列史实中,不能说明这一论点的是
| A.以“拜上帝教”为号召,发动金田起义 |
| B.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
|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案 |
| D.颁布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