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5日~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东中部地区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继续把西部大开发推向前进,不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请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国家与国际组织】
美国当地时间2012年12月1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县的桑迪胡克小学发生枪击案,造成28人丧生,其中20人是儿童。这一悲剧引发了对美国枪支管理政策的新一轮管住。
2013年4月4日美国康涅狄格州议会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严格的的枪支管控法案。迄今为止也仅有纽约州、科罗拉多州和康涅狄格州这三个州通过了严厉的控枪法案。2013年4月17日美国参议院就奥巴马政府推动的一项控枪法案进行投票表决,由于参议员畏于NRA的权势,未能在参议院获得足够的支持票数。全美空枪扔困难重重。
(1)从美国未能通过全国性的控枪法案分析美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利弊。
(2)如何看待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利益集团机制?
材料一: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的主题词之一。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让人们不禁担忧:当几亿农民脱离土地,作为乡土文化的载体,那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居将如何保存?一些文物古迹是否会在铲车声中一去不复返?那些符合农村生活节奏的剪纸、刺绣、蜡染等民间技艺又何以存活?怎样才能既保持原有的历史因素,又能融入新的现代化因素,避免“千镇一面”?
材料二: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欧洲各国都有重视历史传统、保护文化遗产的正面例证,巴黎、伦敦、罗马等世界名城虽然发展模式不一,但总体上保持了历史风貌,城市文化品位较高,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投资者。近些年来,欧洲城市更加注重智能、绿色、低碳,努力探索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人们产生上述“担忧”的原因。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材料一
材料二:2013年5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瑞士参观访问。一位瑞士大学生问他,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总理在追忆自己燕园生涯时说:“我来这里寻觅的不仅仅是知识,亦是为陶冶一种性情,修养一种学风。”
前总理温家宝说“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当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
(2)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说说为什么两位总理都如此重视阅读?
一品梅开,九州春来!
2013年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之后,语重心长地对市委书记姚晓东说:“淮安人杰地灵。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要实现这“象征意义”,就要让“中国梦”和“中华崛起梦”在淮安早日展现“现实模样”。
何为淮安的“现实模样”? 中国梦描绘了国家的恢弘壮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淮安的“现实模样”就是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淮安体现“象征意义”的奋斗目标,主要包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中承担了应有的责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建成了名副其实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凸显了在苏北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民生优先,社会和谐,生态优美,老百姓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城市文化富有魅力和引领力,在新时期城市精神凝聚之下,淮安加快发展的水更活、心更热、火更旺。这个“现实模样”的实现需要淮安市委发挥核心作用,带领全市人民凝聚“团结、创新、实干、自强”的淮安精神,科学发展。
请阅读上述材料,参与探究下列问题:
(1)实现淮安“现实模样”的奋斗目标,需要政府发挥哪些职能?(4分)
(2)为什么淮安“现实模样”的实现需要淮安市委发挥核心作用。(4分)
(3)淮安“现实模样”的实现需要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作为淮安市民应如何参与到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之中?(4分)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事例一:中日钓鱼岛之争,中菲黄岩岛争端,台海两岸关系无不有着美国的身影与“关照”。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反对干涉,寸土不让。
事例二:6月7-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就管控两国分歧等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事例三:二战后,美国主导日本宪法修订。现在日本安倍政府积极寻求突破现行宪法,致使奥巴马政府非常妨碍,貌合神离的美日关系何去何从仍是未知数。
(1)请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上述事例反映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
(2)事例一与事例二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