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大陆地区1990年第四次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回答题。
| 年 份 |
总人口 (万人) |
年龄结构(%) |
每十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人数 |
城镇人口比重(%) |
||
| 0-14岁 |
15-64岁 |
≥65岁 |
||||
| 1990 |
113368 |
27.69 |
66.74 |
5.57 |
1422 |
26.23 |
| 2000 |
126583 |
22.89 |
70.15 |
6.96 |
3611 |
36.09 |
上表数据说明我国大陆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①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加快 ②青壮年人口比重变大,同时又呈现老龄化趋势
③人口压力大,人口素质仍然较低 ④劳动力不足,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针对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建全社会保障及社区服务制度 ②积极鼓励生育,保证优生优育
③建立全民教育制度,提高人口素质 ④计划生育,将人口增长率降至零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该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
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
|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
|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
| D.两地纬度差异大 |
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地形光照 | B.交通市场 |
| C.水源热量 | D.科技劳力 |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问题。
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主要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掘业的变化表明煤炭需求减少 |
| B.原料工业的比重逐年上升 |
| C.加工工业的发展趋缓 |
| D.原料工业已成为山西工业的主体 |
读三角坐标图,回答问题。
若X、Y、Z分别表示不同国家的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比重的大小,则图中①点表示的城市化水平与下列国家最接近的是()
| A.朝鲜 | B.韩国 | C.法国 | D.沙特阿拉伯 |
若X、Y、Z分别表示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水土流失、盐碱化及寒潮灾害,其数值越大,表示影响程度越深。则图中四点与相关省份的组合,正确的是()
| A.① 内蒙古 | B.② 河南 | C.③ 西藏 | D.④ 江西 |
若X、Y、Z分别表示影响我国工业区位的原料、能源及市场,则图中四点与长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比较吻合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图回答问题。
上图中包含的大面积的陆地和海洋是()
| A.亚洲、太平洋 | B.澳大利亚大陆,印度洋 |
| C.北美洲、太平洋 | D.南美洲、大西洋 |
甲处等温线明显向南凸出,原因是()
| A.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
| B.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 |
| C.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
| D.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 |
该图中分别与台湾年均温、年太阳辐射、年降水量相对应的图是 ()
|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①②⑤ | D.②④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