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题。以某地的四类自然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 | B.10000 | C.6000 | D.4500 |
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下列属于我国防灾减灾中重要的法律的是 (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蚀作用 | B.水蚀作用 | C.沉积作用 | D.风化作用 |
我国沿海防护林工程主要抵御的灾害是( )
①台风 ②暴雨 ③风暴潮 ④寒潮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表一是某市1970年—2002年间部分人口统计资料,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表一:某市1970年—2002年间部分人口统计资料
年份 |
1970 |
1980 |
1990 |
2002 |
总人口(万人) |
356.4 |
406.0 |
436.5 |
452.22 |
自然增长率(‰) |
25.10 |
7.29 |
8.22 |
2.13 |
城市人口比重% |
10.6 |
13.2 |
18.8 |
28.8 |
关于表中三要素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十多年来虽然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总人口仍呈上升趋势 |
B.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随之下降 |
C.自然增长率下降,总人口必然上升 |
D.因总人口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也随之呈上升趋势 |
该市人口比重在32年间提高了18.2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 |
B.城市人口数量随自然增长率的下降而上升 |
C.城市人口出生率高 |
D.农村人口死亡率高 |
该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大气污染严重 | B.人口老龄化突出 |
C.社会劳动力不足 |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
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农村到城市 | B.城市到农村 |
C.农村到农村 | D.城市到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