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
农业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
1957年 |
43.3% |
31.2% |
25.5% |
1960年 |
21.8% |
26.1% |
52.1% |
|
增长率 |
-22.8% |
47% |
223% |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在回顾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的四十年历程时,曾任外交部长助理的吴海龙这样概括道:中国对联合国的认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面;中国对联合国的参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中国对联台国的贡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下面能够体现以上内容的有( )
①重返联合国后,新增一百多个国家与中国建交
②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的多边人权机构工作
③中国已经参加了数十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④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 |
D.参加日内瓦会议 |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国时期的法家也主张“法治”。下列对两个时期“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立法理念都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法律内容都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
C.立法程序都体现民主特点 |
D.司法实践都有有效的监督机制 |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指出: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以下口号体现了近代中国人国家观念日渐觉醒,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②①③④ | D.③①②④ |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