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①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第四6》)
冉求曰:“非不说②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③。” (《论语·雍也第六12》)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第七30》)
【注释】 ①尚:超过。(2)说:音yuè,同悦。喜欢,爱慕。 (3)女:同“汝”。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恶不仁者”只是不干坏事;“好仁者”不仅不干坏事,还要去做好事。孔子说,这两种人我都没见到。
B.孔子认为,行仁德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只要你想做,都能做得到,并非要你有多大的力量。
C.冉求在一些事情上没有完全按照孔子所教的道去行事,却推说力量不够,孔子严厉地批评他半途而废。
D.孔子认为,仁德并不遥远,它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个人如能真心向善,并付诸行动,就会有高尚的仁德。

在现实生活中,想成就仁德的不少,但真正能如愿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哈姆莱特》故事主线是哈姆莱特复仇,但剧作并不止于此,莎翁借剧中人物巧妙地阐发了对人、人生、生死、友谊、爱情、宿命、命运和戏剧等一系列问题的精辟认识,因而剧作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
B.《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落后不觉悟农民阿Q的形象,他的“自欺欺人”“欺软怕硬”“自我作践”,都具有相当大的普遍性。把中国人的深层人物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这是鲁迅的一个巨大的贡献。
C.在《家》中,克明请大家看龙灯,轿夫们在马房里做花炮,看龙灯时,大家便把花炮对着玩龙灯的人的身体烧,看着别人的痛苦取乐。克定、觉民、觉慧对用花炮对着玩花灯的人的身体烧取乐的态度各不相同。
D.《边城》中,祖父决意多做点事,等他把人渡完事再回家吃晚饭。这反映了翠翠和祖父相依为命,家境贫寒,祖父想多挣点钱来维持生计的客观现实。

E.《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而亲率军队讨吴,吕蒙“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蜀军,这就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彝陵之战。

简答题。
《茶馆》以小小的裕泰茶馆为舞台,却折射出了气势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变迁史。请问全剧是撷取哪三个典型的时代断面来加以表现的?全剧最后“祭奠自己”的三个悲剧人物分别是谁?(6分)
薛宝钗把她哥哥薛蟠从江南带来的土产都分配给了众姐妹,诸人都喜而道谢, 惟黛玉流泪不止,请简述黛玉哭的理由,并说说表现了黛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红楼梦》中宝玉被贾政痛打之后,黛玉见到宝玉的惨状,又想起自己寄人篱下的凄凉光景,回去后悲从心生,作诗一首,题为《秋窗风雨夕》,情思极为凄苦哀怨。
B.《三国演义》中当国舅董承密奉“衣带诏”事件败露后,曹操欲废汉献帝,被谋臣程昱谏止。程昱认为仍应秉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本策略,一旦失去了汉献帝这块“招牌”,“必起兵端矣”。
C.《边城》的内容常被评价为是“田园牧歌”式的,但沈从文在《题记》中却着重指出了这部小说的创作是给“在这个社会里生活,而且极关心全国民族在空间与时间下所有的好处与坏处”的人们看的。
D.《呐喊》塑造了一系列寄寓着作者对“国民性”强烈批判的人物形象,如《药》中的夏瑜、《端午节》中的方玄绰、《明天》中的红鼻子老拱、《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风波》中的赵七爷等均是典型。

E.《哈姆雷特》以哈姆雷特的复仇过程为主线,同时交叉进行了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的两条复仇辅线。耐人寻味的是,这三个人物的复仇都是为了各自的父亲而展开的。

简答题
请概述《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的故事情节。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请围绕《茶馆》中“莫谈国事”纸条的变化,分别概括三幕剧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药》的结尾部分用阔人祝寿时的馒头比喻坟头,意味深远。小说全篇笼罩着沉重阴冷的气氛,没有一丝亮色,这是作者为突出人物和主题营造出来的,使吃人血馒头的故事更具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
B.沈从文在《边城》中,通过翠翠这一形象,有意淡化社会现实的黑暗与痛苦,着意表现了一种理想化的古朴、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C.《哈姆雷特》中,造成哈姆雷特悲剧的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他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因为他在斗争中常常表现出一种思虑重重、行动延宕的性格,所以往往失去最佳机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D.《老人与海》结尾,游客们围着大马林鱼骨架议论纷纷,却分不清这是鲨鱼还是大马林鱼,这一情节影射了当时的人们对同厄运搏斗的老人的不理解。

E.《家》中写道:“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的幻梦而哭。”这里的“他”指的是觉民,而“梦”的内容则是指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想到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