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
2008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3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11个。
2010年3月以来,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
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
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寻找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或向导的指引下前往,千万不要独自行动,毕竟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下列选项中,属于文章说明的最重要内容是( )
A."天坑"的相关事件。 | B."天坑"的错误认识。 |
C."天坑"的形成原因。 | D."天坑"的开发利用。 |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2010年5月31日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的形成是因为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 |
B."天坑"可能成为地质灾害,但合理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 |
C.真正的“天坑”是在喀斯特地貌地区,在特定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长年累月的发展后才能形成。 |
D.在有岩溶地貌的地方就会有“天坑”现象产生。 |
根据文意,下列对科学防御人为的假"天坑"出现的看法不够合理的一项是( )
A.不要抽取地下水。 | B.不要滥采滥挖将地下掏空以致地表塌陷。 |
C.曾经开挖过地面在回填时要填实。 | D.地下排水系统要不断完善。 |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⑾“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⑿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⒀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⒁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⒂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⒃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⒄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⒅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用恰当的词语表明“我”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 ()——(热情)——()——(愧疚 )——()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其用意是什么?
第16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幸福”的理解。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结合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15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父亲的眼神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也就是有的科目成绩好,有的科目成绩差,彼此不协调),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始终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的差。这样的状态,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了家里。
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书念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干脆回家种田。
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他始终对我寄予很大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讲话,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午的太阳很烈,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头看,父亲仍然埋头拔草,我又怎好意思停下来……
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一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骤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地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我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的眼睛腌得睁不开,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候,我早已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荫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没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还有悲哀、绝望,好像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当庄稼人你也不够格,躺在地头睡觉庄稼就会长出来?看你那个样,二流子都比你强,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赶快起来!”父亲严厉地说道。
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背已经有汗流下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当天晚上,回到家,我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里早已乱成了一锅粥。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狠狠地说了句:“我要上学!!!”
后来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我考上了大学中文系。
尽管我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
每当夜幕繁星,我总是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我忘不了你的眼神!”简短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你哄庄稼一天,庄稼就哄你一年”,父亲用朴素的话道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我的心乱成了一锅粥”一句表现了“我”复杂的内心情感。请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写一段表示心理活动的文宇。(字数在30字左右)
“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回想起来就让我不安”。父亲的眼神为什么会让我不安?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小题。
黄省三 :……五年的功夫,你看看,这是我!(两手捶着胸)几根骨头,一个快死的人!我告诉你们,我的左肺已经坏了,哦,医生说都烂了!(尖锐的声音,不顾一切地)我跟你说,我是快死的人,我为着我可怜的孩子,跪着求你们。叫我还能够给你们写、写、写——再给我一碗饭吃。把我这个不值钱的命再换几个十块二毛五。可是你们不答应我!你们不答应我!你们自己要弄钱,你们要裁员,你们一定要裁我!(更沉痛地)可是你们要这十块二毛五干什么呀!我不是白拿你们的钱,我是拿命跟你们换哪!(苦笑)并且我也拿不了你们几个十块二毛五,我就会死的。(愤恨地)你们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待我,——是贼,是强盗,是鬼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
潘月亭:这个混蛋,还不给我滚出去!
黄省三:(哭着)我现在不怕你们啦!我不怕你们啦!(抓住潘经理的衣服)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潘月亭:(很敏捷地对着黄的胸口一拳)什么!(黄立刻倒在地下)
半响
李石清:经理,他是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选文中划横线的在戏剧中属于什么部分?有什么作用?
根据选文李石清的台词,想想他的潜台词是什么?试分析他的心理。
黄省三第一段的大段台词,说话时有三层意义,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在下面。
一层:
二层:
三层:
(二)窗 口(文 / 孙守名)
①德国著名画家格斯林晚年在百病缠身的情况下画了一幅传世名作,画面上,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子双手紧紧抓住窗棂,张大嘴巴,用极度恐慌的眼神盯着窗外。窗外,暮色苍茫,硝烟弥漫……这幅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强烈地震撼着我的那颗脆弱的内心,小女孩的惶恐不安的眼神似乎触及到我的灵魂深处,让我常常不能释怀。
②幼年时,曾经居住在乡村的农家土屋,三间低矮、破旧的房舍前辟正门,两边各留有一个一米见方的窗口。木窗木棂,做工粗朴简陋。有那么几年,常常,父母和兄弟姐妹吃过早饭或午饭,或出工,或上学,家里就只剩下孤独的我。围坐在床上,吃了就睡,睡醒就睁着眼打量着窗口,那个窗口变成了我童年时的全部世界。
③西面的窗口正对着厨房的墙壁,阳光很难照射进来,所以大半时间我是在昏暗中度过。屋内墙角处老鼠啮咬床脚的声音,蟋蟀顺着墙壁爬行的举动,都令我感到恐惧。后来,父母似乎觉察到这一点,便将我移至东面的窗口,我也便看到了窗外的大千世界。
④一只觅食的麻雀飞落到院子里,踱着悠闲的碎步慢慢地走近躺在厨房门口的小猫,慵懒的小猫瞪着迷离的眼神有意无意张望两下。两只蝴蝶上下翻飞,其中的一只落在一枚翘起的绿叶上,振翅欲飞;另一只则绕着她翩然起舞。在屋檐处寓居的雏燕不小心跌落下来,疾飞而至的母燕赶紧飞落想方设法拯救。云儿来了又去,树叶绿了又黄。大片大片的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飞近我脸庞时,我知道,冬天终于来临。
⑤我在孤独寂寞中度过了童年,窗口给了我生命中对于大自然的最初知识。我懂得了四季轮回,和谐相处,知道了阳光和春雨、落叶和冬雪,学会了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真诚和爱。
⑥有一年因病住院治疗,透过临近病床的窗口我可以张望到院子里的一草一木。那时,我的心情瞬息万变,忧郁、苦闷和急躁的情绪激荡着我的内心,有时甚至不可遏抑。我开始不断地朝母亲发脾气,一点小事便立即引发我的怒火。整个病房突然变得气氛紧张,柔弱的母亲不断向所有的人道歉,似乎这全是她的错。母亲的做法反而激起我的强烈不满,让我更加变本加厉。夜深人静,慈爱的母亲握住我的手,泪流满面,一言不发,只是忧郁地望着我。那一刻,我忽然发现自己的幼稚和无知!一夜之间,我变得安静下来。凝视窗外,相扶而过的病人,推着小车的护士,随风飘摇的柳枝,似蹲而卧的假山怪石,忽然都变得如此可爱!
⑦生命中,令人感动的一切都在自己的身边,只是那些若隐若现的爱和美,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淡如云烟,稍纵即逝。只有我们用心去发现,才能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窗口,其实就是多彩人生的最好见证。
⑧母亲最后的几个月卧病在床,身体极度虚弱,可她对窗外的世界仍充满好奇和渴望。每天,她都让身边的人搀扶着坐起来望望窗外。窗外有阳光,有邻家的屋顶,有码放整齐的玉米,有白花花的棉花,有鸟儿飞过,有清风明月……那是母亲一生中全部的生活。
⑨透过窗口,母亲时刻盼望着我的归来。事务繁重,身不由己,有时要隔三五天才能去看望母亲一趟。愧疚于心,又百般无奈。我去见母亲,竟与母亲要见我一般成为了最终的一种期待。不止一次,母亲询问身边看护她的人,要他们告诉我归去的具体日期。母亲已然仙逝,而今思之,怆痛于心,悲哽难抑,何可胜道!
⑩脑海深处,时时映现出母亲守候窗口期盼的那种眼神,这必然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11)而今,窗口变成了我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它,我看到了扰攘世界的万千气象,同时也逼出了我灵魂深处的那些“小”来。阅读全文,请你谈谈本文叙述了关于窗口的哪些事情。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横线的句子。
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
谈谈你对“窗口”这一意象的理解。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一下第⑦段有哪些作用?
(一)
我的母亲(节选)
①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②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③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选文第②③段分别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加以概括。
写母亲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3分)
请你从语言和写法两方面分析第①段在有怎样的特点?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作者为什么用一个转折连词“但”来强调这一句?
仿写句子,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同。
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露着奉献的绿丝;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编织着全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