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身”是指人的身体、体魄,“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精神素质。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这启示我们
A.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 |
B.对幸福的理解是因人因时而异的 |
C.应从思想道德、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D.必须重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
在广大乡村,历朝历代的村民们以“村规民约”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以同样的标准评判乡邻的行为。可以说“乡规”、“村规”、“族规”起着维护乡村文化传承和秩序的“习惯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乡村习俗的改革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注入新社会的新精神,逐渐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规范的新习俗。上述材料说明()
A.传统文化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
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
D.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说明()
A.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发展 |
B.世界文化的繁荣以各民族文化繁荣为基础 |
C.只有世界的文化,没有民族的文化 |
D.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拯救女书,这一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我国目前正在积极采取行动保护这种文字。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①为了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②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能够使民族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④能够确保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在北京市知名的富裕村韩村河,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村党委明确提出:虽然富裕起来了,我们村不能出“兜里鼓脑袋瘪”的暴发户,更不要不知荣辱的“不肖子孙”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农民。这表明()
A.新农村建设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
B.物质财富越多,人越全面发展 |
C.文化财富越多,物质生活越富裕 |
D.优秀文化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
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对此可以这样理解()
A.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外部相貌 |
B.读书是人们提高文化素养的最好方式 |
C.读书就会受益 |
D.读书使人们丰富内涵,增添外在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