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实施后的首个工作日,民政、劳动保障、教育、房地产等18个政府信息公开的“民生部门” “大门”,接受有关文件、法规、政策等信息的公开查阅。《解放日报》为此发表了题为“让政府在玻璃房中运行”的报道。让政府在“玻璃房”中运行,就是要
| A.让人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行使国家权力 |
| B.通过信息公开,增加透明度,把政府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
| C.促进我国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 |
| D.使一些政府部门真正成为群众自治组织 |
众多的食品添加剂并无多大的营养价值,应用在食品中主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感。在没有取得质量认证标准的情况下企业把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生产,这表明市场调节具有( )
| A.盲目性 | B.滞后性 | C.自发性 | D.开放性 |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地区分布不平衡。面对严重缺水的形势,北方一些大城市实行累进收费制度,大幅度提高水价。从经济学角度看,大幅度提高水价的做法( )
①是利用行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
②是运用经济手段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控
③是运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配置
④是计划经济的表现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市场经济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 )
| A.对外出口来实现的 |
| B.政府宏观调控来实现的 |
| C.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
| D.银行信贷来实现的 |
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签订合同约40亿份,而履约率仅约50%,企业每年由此导致的损失高达6000亿元,为防止受骗,一些企业在市场交易中甚至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状态。这一现象说明( )
| A.现货交易是避免经济损失的最佳选择 |
| B.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弊端 |
| C.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根本 |
| D.政府要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
国家发改委批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阶梯电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尽快推出。对“资源性产品”进行“价格改革”的原因是( )
| A.价格与供求的双向互动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 B.价格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形成的 |
| C.价格决定供求,引导生产的发展 |
| D.价格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唯一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