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穿袜子、吃巧克力、喝茶成为欧美国家大众化的生活方式;20世纪上半期,生活在都市的中国人开始使用电报、电话等新型通讯工具传递信息。这些现象根源于
| A.工业革命的推动 | B.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
| C.世界大战的推动 | D.整体世界的形成 |
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这一体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和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
| B.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和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
| C.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太平洋地区和东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
| D.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
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协约国的是()
| 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
| B.英国、法国、俄国 |
| C.德国、俄国、意大利 |
| 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 |
下图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19世纪末他曾说;“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要求()
| A.世界承认自己的权利 |
| B.遵守世界秩序 |
| C.重新分割世界 |
| D.与美国平分世界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
| B.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 C.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
|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星”是指()
| A.德国突袭波兰 |
| B.科索沃危机 |
| C.慕尼黑阴谋 |
| D.萨拉热窝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