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在谈及文学创作时,莫言表示,中国作家要找到、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从民族文化的根源里挖掘创作的冲动。这意味着

A.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B.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C.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其次是世界的 D.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见图)以汉字“人”作为核心创意。这是

A.承袭传统文化的表现 B.推崇外来文化的表现
C.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 D.否定民族文化的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种各样的“文化年”已经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一大亮点。“文化年”的开展
①有利于消除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②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
③有利于发展民族文化、丰富世界文化
④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著名音乐家赵季平, 把自己在音乐上的造诣归结为画家父亲对他的启蒙和影响。回答问题。
年过六旬的赵季平,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儿时看父亲作画的情景,他从父亲的山水画中感受到,那笔峰之上、水墨之间,仿佛有松涛滚滚、流水潺潺。难怪赵季平的音乐总给人以一种独特的画面感。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①有形直观②潜移默化③深远持久④自然天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赵父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写生,寻找艺术创作灵感;这种创作方式一直影响并伴随着赵季平的创作生涯。这说明

A.艺术创作源于社会实践 B.艺术创作源于合理想象
C.艺术创作是纯粹的主观活动 D.艺术创作就是复制生活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和中秋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其意义在于
①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
②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④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不刻在影响着人们。下列这首诗中体现的道理与之相对应的一句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