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①铁流两万五千里, 各路劲旅大会师;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已开始资产阶级化 |
|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
|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
“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 B.中西文化交流广泛 |
|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 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
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巴黎公社
|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
| B.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