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
近年来,“中国理念”“中国作用”受到世界深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连续出席四大峰会,向世界阐述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发展观”、“安全观”、“经济观”。
材料一 22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胡锦涛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
材料二 23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亮相,发表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讲话。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胡锦涛呼吁国际社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提出四点主张——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用更宽广的胸襟相互包容。
材料三 25日,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发表题为《全力促进增长 推动平衡发展》的重要讲话:“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同时要坚定不移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世界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展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共同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坚定信心。
请回答:
(1) 新中国成立后的20余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列举相关的历史事件?概括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负责任”的大国的?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使全球变暖的几项发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曾发生滥伐森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国在新形势下的“气候观”、“经济观”、“发展观”所体现出的“中国理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生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当今新形势下的“中国作用”?
穿越时空,假若你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做到的是
①用楷书抄写《论语》
②学习《九章算术》
③带朋友去看杂剧
④吟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A.①③ | B.④ | C.②④ | D.全部无法做到 |
“(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
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
| A.商周 | B.春秋战国 | C.唐末 | D.元末 |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
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
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
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
|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
|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
|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第一集的片头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日常生活的繁华景象,此片头取材于当时的一幅著名绘画,该画可能是
| A.《女史箴图》 | B.《步辇图》 | C.《清明上河图》 | D.《送子天王图》 |
杜甫的诗以反映现实主义为特点,被誉为“诗史”。他的“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
藏万家室”与“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位大
文豪
| A.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B.充满忧国忧民的炽热之情 |
| C.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 D.亲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剧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