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回答题。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 | B.纬度位置 | C.海陆位置 | D.地形 |
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天气严寒 | B.地面辐射强 | C.夜间晴朗 | D.大气逆辐射强 |
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植被①所在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 B.热带草原带 | C.热带荒漠带 | D.山地垂直带 |
下列因素对东坡植被⑤的形成起主要影响的是
A.土壤 | B.洋流 | C.地形 | D.人类活动 |
中央气象台2月28日07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2月28日08时至3月2日08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大风降温天气。下图中,图a为我国降温幅度分布图,图b、c、d为2月28日08时至3月2日08时间的三次霜冻线(霜冻是指地表温度骤降至0℃以下的现象)位置图。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a中,甲等值线数值可为
A.10° | B.12° | C.14° | D.16° |
图中霜冻线移动最小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是
A.东部季风区离海洋近 | B.四川盆地受冷空气影响小 |
C.青藏高原区受冷空气影响小 | D.横断山区地形阻挡 |
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指的是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下图表示我国年降水量、年径流曲线与河道频率的南北地带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①河道频率 ②径流量 ③年降水量 |
B.①河道频率 ②年降水量 ③径流量 |
C.①径流量 ②河道频率 ③年降水量 |
D.①年降水量 ②径流量 ③河道频率 |
图中常年性河道频率最大的地区是
A.江南丘陵 | B.长江中下游地区 | C.东北平原 | D.内蒙古高原 |
下列有关河道频率南北地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系密度的空间分异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呈反相关 |
B.华北平原地表物质渗透性强,径流量偏小,故河道频率偏小 |
C.东北河道频率高于华北的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显著增多 |
D.湛江以北石灰岩地区大量地表水转为地下水,使地表常流性河道频率达到最大值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①②两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A.北部均为平原地区 | B.河湖众多,但人均水资源不足 |
C.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 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
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
D.①区域城市群形成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内丰富的铁矿资源 |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作物品种 |
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上灌水。与不灌水的棉田相比,灌水棉田的
A.棉花花期不变 | B.棉花花期滞后 |
C.冻害发生几率增加 | D.冻害发生几率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