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雾霾天气
①每到秋冬天,雾霾天气就来了,最近尤其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很多行人外出都带上了口罩,到底什么是雾霾,雾霾形成原因是怎么样的呢?
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也称灰霾(烟霞),由于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③PM10和PM2.5是空气首要污染物,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颗粒物(PM2.5和PM10)为连续雾霾过程影响空气质量最显著的主要污染物,以严重影响环境健康和环境能见度的污染物PM2.5为例,京津冀区域城市部分点位的小时最大值达到900微克/立方米,超过空气质量日均值标准(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④雾霾与气象、污染排放等有关。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⑤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环保专家表示,如果在冬季遇到长时间雾霾过程,通常在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在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大也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
⑥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较大。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因为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严重会致死。下列对雾霾天气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霾是由于空气中的的颗粒物使大气浑浊,从而导致能见度恶化。 |
B.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大,我国已全面把阴霾天气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
C.颗粒物pM10和pM2.5是连续雾霾天气过程中影响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物。 |
D.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
A.京津冀区域城市部分点位的小时最大值已超过了90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标准(75微克/立方米)的十倍以上。 |
B.由于空气质量下降,我国中东部地区近几年入冬以后经常会遇到雾霾天气。 |
C.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也会出现雾霾天气。 |
D.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严重的甚至会致人死亡。 |
下列对本文的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雾霾天气”为说明对象,介绍了什么是“雾霾天气”,雾霾天气的成因及雾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等内容。 |
B.第③段用举例子、列数字来准确说明颗粒物是形成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物。 |
C.第⑤段用准确平实的语言说明了雾霾天气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 |
D.本文按照空间顺序,依次说明了京津冀区域城市、我国中东部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 |
阅读下面文章和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0分)
北京地名的雅化
一般来讲,北京的地名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理据的,即有新事物或事件作为命名或改名的依据。比如被老舍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条街”的文津街,原为明清皇城西安门内重要通道,1931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将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保存的《四库全书》收藏进馆,故大街改称文津街。另一类是无理据的,即因民俗、语言等原因而引起的地名错误变化,这种变化后的地名我们很难看出命名的根据与理由。这两类地名的变化均与北京的山川地形、民族接触、移民现象、世俗文化、宗教观念、思想观念等有关。
与这两类地名变化相连的是地名的雅化现象。地名的雅化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新地名取雅名。张燕来在《北京地名的语言学考察》中,通过对比明代和现代地名用词特点认为:现代北京地名注重避俗趋雅,一些具有书面色彩的语词大量出现在地名里。比如,明代地名单音节儿尾词较多,如安儿胡同、观儿胡同、罗儿胡同等;地理专名亦直接与日常生活相关联,如沙锅刘胡同、馓子王胡同、苏萝卜胡同等。与此相反,现代地名中儿尾词减少,地名使用雅词越来越多、俗词越来越少。
二是把俗名或无分雅俗名改为雅名。最常见的是谐音改名,即由具象命名至抽象寓意。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忌讳字、俗白字、日常俗用字、含有不敬义的字、无分雅俗的普通字改为典雅文秀的字眼。比如:把忌讳字的棺材胡同、臭水街、苦水井,改为光彩胡同、秀水街、福绥境;把俗白字的母猪胡同、猪市口、狗尾巴胡同,改为梅竹胡同、珠市口、高义伯胡同;把日常俗用字的驴市胡同、绳匠胡同、干鱼胡同,改为礼士胡同、丞相胡同、甘雨胡同;把有不敬义字的哑巴胡同、张秃子胡同、罗锅巷,改为雅宝胡同、长图治胡同、锣鼓巷;把无分雅俗的普通字的豆腐巷、佟府夹道、柏树胡同,改为多福巷、同福夹道、百顺胡同。还有因避俗而客观上起到雅化作用的,如豹房胡同改为报房胡同,“报房”一词不知何义,但因避免了“豹”字而显得雅化了。另外也有因重命名而雅化的现象,如改靶儿胡同为文丞相胡同,噶噶胡同改为协作胡同等,但重新命名的雅化地名不是太多。
(摘自《北京日报》 有删改)
【材料一】
老北京大部分胡同名和巷子名是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渐渐形成的,取名唯求形象生动,亲切自然,好称说,易区别。如扁担胡同、耳朵眼儿胡同是形容胡同的地形,羊肉胡同、劈柴胡同是来源于胡同内的产业,臭胡同、蝇子胡同、闷葫芦罐儿胡同则反映了小街窄巷的居住条件。这些地名代表着一段时期内市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反映了老百姓生存境况和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心态,有很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价值,为北京的地域文化增添了意趣。在地名雅化的大趋势下,这些地名随之变更,这虽与寻常人家的自尊心及图吉利的心态有关,但也使原来地名中的乡土风味随之消失,一些地名变成了不知何义的代号。诗人朱湘在散文《胡同》中写道:“那富于暗示力的劈柴胡同,被改作辟才胡同了;那有传说作背景的烂面胡同,被改作烂漫胡同了;那地方色彩浓厚的蝎子庙,被改作协资庙了。没有一个不是由新奇降为平庸,由优美流为劣下”,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惋惜。
【材料二】
当代北京的地名仍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文革”时期地名变更达到了高潮,很多有上百年历史的地名一夜之间被更改,大大小小的红旗大道、团结大院充斥北京城,让人晕头转向。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地名又开始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竞标,三环路、四环路上都有以大企业名称命名的立交桥,严肃的地名成了“免费广告”。如今,新小区越来越多,小区名称也追求标新立异,“花苑”“山庄”令人目不暇接。市人大代表钱渊调查后表示,随着城市建设加快,一些富有京味文化特色的地名、胡同名正在快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豪庭”“至尊官邸”之类奢华炫目的名称,还有一些社区冠以“加州”“格林”等洋名,使人不知身处何地。《北京地名的雅化》一文先分类介绍①,再概括说明②,最后具体说明③。
结合文章和材料一,举例说明老北京地名雅化的方式及原因。
结合两则材料,说说北京在地名命名和变更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及其不良影响。
阅读《小雨入端午》,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8分)
小雨入端午
冯骥才
①今日进入端午假日,醒来很早,起身坐在我的“心居”,身闲气舒,意定神足。我这心居,不是斋号,乃是在阳台一角搭个棚屋,屋里屋外栽些花草藤蔓,屋间放置老家的绿茶、好吃的零食、有弹性的藤椅和心爱的木狮铁佛陶罐石砚等。这是一己的私人角落。平日在外边跑累了,回来坐在这里聚聚气力,抑或有什么未了的思考,便到这里舒展一下脑袋里的翅膀。
②今日,我特意在那个木雕花架上挂了几件艳丽五彩的小物件——丝线粽子。这种端午特有的吉祥小品,给花架上青翠又蓬松的蜈蚣草一衬,端午的气息油然而生。其实,过这种古老的节日,不必太刻意表达什么深刻的精神内涵,随性而自然地享受一下传统情味就是了。
③小雨从昨晚就来到我的城市里,此刻依旧未走。雨太小,看不到零零落落的雨点,却见屋外边绿叶被雨点敲得一动一动。
④眼瞧着这优美地悬垂着的丝线粽子,悠悠地想起一件相关的老事:
⑤念小学的时候,每逢端午佳节,都是班上同学们缠丝线粽子的一次热潮。大家先用硬纸叠成小小的粽子壳,然后使五彩丝线一道道缠起来,缠的过程中不断改变颜色,最后缠成一个个五彩纷呈却各不相同的小粽子来。这原本是课堂上老师教的一种节日手工,由于大家喜爱,课间休息时也缠,下课后不回家还缠。丝线粽子最大的魅力是,颜色完全任由自己搭配,所以每个人都想缠出一个特别又好看的丝线粽子,向别人显摆。于是,弄得教室满地都是彩色线头,做卫生可就费劲了,那些花花绿绿的小线头一扫全绕在扫帚上,得使好大劲才能摘干净。
⑥缠粽子的丝线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那时代母亲们在家都做针线,各色丝线家家都有,关键看谁配色好,想法出奇。
⑦我的班上有一个女生,叫徐又芳——那时的孩子名字都是三个字,大概与家族的字辈有关。记得她个子高,短发,衣着很旧,据说她家里穷,家里没有好看的丝线,就从地上拾别人扔的线头来缠,可是她心细手巧,虽然拾的线头很短,但缠出的粽子反而色彩十分复杂和丰富,斑斓又精细,超过了所有的人。我向她借一个拿回家给母亲看,母亲也连连称赞说,这种缠法要每缠一道线换一个颜色,太难了。我说她的线都很短,只能缠一道,因为她的线是从地上拾的。母亲说,这孩子太可怜了,便用一个木线轴缠了各色的丝线,叫我带给她。
⑧要命的是那时我太不懂事。丰子恺说:“孩子的目光是直线的。”其实孩子的一切都是直线的。转天我到班上,把线轴给她,真心对她说:“我母亲说你太可怜了,叫我把这线给你。”
⑨我以为她会高兴,谁料她脸色立刻变得很不好看,只说一句:“我不要!”似乎很生气,转身就走,从此便不大搭理我了,一直到小学毕业各自东西,以后再没有见到她。这个带着对我的误解却无法接受我歉意的女孩如今在哪里?
⑩我当时不明白她何以会那样气愤,后来明白了:别人的自尊是决不能伤害的。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伤人自尊,那会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⑪这事过了差不多六十年。虽然平时不会记起,但每逢端午悬挂丝线粽子时都会想起来。原来它深深地记在我的端午的情结里,一年一度提醒着我。
⑫写到此处,小雨似停,天光渐明,外边的朱花碧草像洗过澡一样鲜亮。本文结构精巧,如⑤⑥两段多处内容与后文相照应。结合文章,填写下面表格。
⑤⑥段内容 |
后文相关内容 |
描述丝线粽子的制作方法 |
徐又芳用彩色线头缠出斑谰又精细的丝线粽子 |
每个同学都想缠出特别的丝线粽子 |
① |
教室满地都是线头 |
② |
③ |
④ |
本文题为“小雨入端午”,文中两处写到小雨,除了交代自然环境,还与作者的心境有什么关联?
情结,指深藏心底的感情。结合文章,说说作者“端午的情结”具体指什么。
当年“我”送徐又芳丝线原本是善意的举动,为什么却对她造成了伤害?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从中获得的启示。(不超过150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共8分)
①“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突出了做人的“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了做事的“度”;“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阐明了生活的“度”。可见人生中处处离不开“度”,而守“度”是人生大智慧。
②人贵在大度。生活在大千世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在交往中也就难免会产生些磨擦,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大度待人,以包容之心化解矛盾。蔺相如不与廉颇计较,处处以国家社稷为重,使国无嫌隙,敌不敢乘,留下“将相和”的美谈;张英不与邻居争地,处处以邻里和谐为重,使邻家也退让三尺,留下“六尺巷”的佳话。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量!常言道:“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做人大度,往往能与他人和谐相处,使自己内心宁静,人生之旅阳光普照。
③做事好在深度。人生在世,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做事上。每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事就必须有深度。俄国著名画家列宾为了画好《涅瓦河边的普希金》,大量阅读相关书籍,进行长时间的构思,画了数百张草图,整整花去了20年的时间,才完成这幅作品。正是列宾坚持不懈的勇气与精益求精的精神,才使他的作品成为俄罗斯人引以为傲的杰作。这些杰作,充分地体现出列宾作为绘画大师的人生价值。
④生活美在适度。人生包罗万象,衣食住行样样齐全,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认真对待和掌控“度”。人的生活欲望是无尽的,人的精力和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能“生活有节,起居有常”,就能知足常乐,心康体健;如果欲望无节制、生活无规律,就会超过人的身心所承受的极限,其结果必定是身心俱损,有的甚至滑向奢靡享乐的泥潭。为此,必须要节制欲望,把握生活节奏,方能感受生活之美。
⑤“度”是检验做人优劣的尺子,“度”是衡量做事好坏的标杆,“度”是定位美好生活的准则。因此,人生有“度”,方能成就美丽人生。文中第①段引用名言的作用是什么?
从第②、③看,“做人贵在大度”中“大度”是指①(不超过10字),“做事好在深度”中“深度”是指②(不超过10字)
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生活美在适度”。
阅读下面有关“中国大运河”的文字,回答第后面的题目。(共11分)
文段一
中国大运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便于北上伐齐,开通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邗沟,用来运兵运粮。此后,秦、汉等朝都政整治改造过运河。因魏晋时期长期南北对峙,人民在思想、文化上差异极大,粮、煤等物资南北分布也极不均衡。所以,隋统一全国后,为调和南北差异,同时解决调兵速度缓慢的问题,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它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长达2000多千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文段二
由于各段河道水位、水流等有很大差别,开凿运河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例如水位高度差的问题。大运河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形成了达40米的水位落差,船行进的动力不够,无法直接通过。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工们摒弃了河道直上直下的设计,而将运河修成“之”字形的弯道。因为弯曲的河道可以拉长船只航行的距离,减小船只在航行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船只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这种科学的设计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文段三
当年隋炀帝为巩固统一大业,更为了满足他下江南游玩的私欲,不断加快开凿进程。在大运河开凿的过程中,隋炀帝对征调的河工极其苛刻。他曾派人将木鹅从上游放下,如若搁浅,就会严惩甚至杀害负责施工的河工。运河通航后隋炀帝每年都要乘龙舟游江南,耗费无度,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如此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唐代诗人胡曾有诗云:“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大运河开通后,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这些城市客商云集、贸易繁盛,成为运河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伴随着城市的兴起,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它吸纳了吴越、齐鲁等地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特色,具有多样性与包容性统一的特点。大运河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唐代诗人皮日休发出感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出夫差与隋炀帝开凿运河有哪些相同的目的。
现代人在修建公路时,遇到山丘,经常采用环绕式的盘山公路。借助文段二中的相关知识,解释建筑师这样设计的原因。
由胡曾与皮日休的诗可知,自唐时起,人们对隋炀帝修大运河的看法就有“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之说。阅读文段三,请写出支持这种看法的依据。
(1)“罪在当代”:
(2)“功在千秋”: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大运河具有①、②、里程世界第一、③和作用巨大等方面的特点。
阅读《汗血诗人》,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7分)
汗血诗人
①在北师大念书时,我听过著名“七月派”诗人牛汉的演讲。他对诗歌的解读生动形象,内容鲜活,能把人一下子带回文学历史的“现场”。牛汉的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材高大的他,笑起来极天真,满脸的灿烂,简直就像个孩子。
②在一个天色晦暗的下午,我在北京图书馆看书,默诵着牛汉的长诗《鄂尔多斯草原》,想象着十八岁的牛汉,满怀青春的梦想,投身革命。他被军警用枪托砸伤过头部,坐过国民党的监狱,但他的《鄂尔多斯草原》却饱蘸青春的激情,让你分明感到,作为蒙古族后裔,他体内流淌的,是强悍野性、豪迈奔腾的血液。
③很凑巧,我毕业后,幸运地成了牛汉的同事,对他的人生遭际与诗歌创作,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④文革一开始,牛汉就被关进了“牛棚”,在湖北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军代表看他人高马大,就让他干拉车运输等最繁重、最辛苦的活儿。在阴冷的雨季,他佝偻着高大的身躯,拉着装载千斤以上的板车,艰难地挣扎在崎岖颠簸的山路上,嶙峋的瘦骨如蒙古骑士的一张弓,负担起压在身上的全部苦难。三四年之后,绝大多数人都奉命返回了京城,牛汉与少数人却仍然被留下来,与他相依为命的,只是两条狗。他陷入了精神苦闷中,几乎绝望。万幸的是,久违的诗神,眷顾并拯救了他!他发现苦难的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诗意。他寻觅,为萧索的枯草中繁星般开放的野菊花;他狂奔,为日渐空茫的山林里那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果子;他战栗,为那参天大树扭曲了的坚硬的树根;他激动,为蚯蚓的血液、云雀的飞翔……他又开始了创作,像一匹蒸腾出血气的汗血宝马,翻越雪封的山坡,冲击凝冻的云天。诗人在苦难中“再生”!在暴雨将临之际,牛汉听到天空传来鹰的叫声,写下了《鹰的诞生》:
在雷鸣电闪的交响乐中,
可以听见雏鹰激越而悠长的歌声。
⑤面对着生活的苦难,诗人和诗一起振奋和勇敢起来,诗带着他从政治压迫、精神屈辱,甚至失语状态之中超拔出来。他郑重地以“汗血斋”未自己的陋室命名。就在“汗血斋”里,他创作了几十首诗歌。在那些最没有诗意的日子里,在一个最没有诗意的地方,他却用生命在创作,在歌唱……
⑥在度过了战乱、流亡、迫害、囚禁之后,在经历了种地、建房、养猪、拉车的劳改岁月之后,在苦难锤砧的击打下,他的人与诗,都日益成熟起来,愈加沉实而美丽。八六年,牛汉写出了那首著名的《汗血马》。该诗的最后一节这样描写汗血马: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
汗血马
扑倒在生命的顶点
焚化成了一朵
雪白的花
⑦汗血马就是这样超越生命的极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和辉煌的。人如其诗,诗如其人。对于牛汉来讲,被称为“汗血诗人”再恰当不过了。
⑧在以后共事的十多年间,我们保持着忘年之交。在某个特殊时期,我曾陷入一场精神危机之中,极度颓唐、苦闷。牛汉察觉了,每次见面,都关切地问我最近在干什么。我回答:“我在混……”他马上严肃起来,盯着我,认真地说:“我可不混!”我立刻感到羞愧,低下头,不敢看他的眼睛。我明白他是希望我振作起来,做有意义的事。他的话,他的经历,不禁使我增添了振拔的勇气。
⑨九九年十月中旬,北京秋意渐深,我到牛汉的寓所去看他。我对他说:“我特喜欢您的那首《酷夏,一个人在北京自言自语》。”他听了非常兴奋,马上从书架上取下《牛汉诗选》,翻开,大声朗读起来。他的眼睛在那一瞬间明亮了起来,神情像个孩子。这个经历了那么多生活摧折的诗人,仍然以这样激昂的姿态诠释着对诗歌、对生命的最质朴的热爱。我也和他一起,放声诵读着。读完,我们两个人快意地相视,开怀大笑。
⑩这,就是诗人牛汉,蒸腾着“汗血气”、被称为“汗血诗人”的牛汉!
(取材于王培元《汗血诗人》)本文回忆了“我”所认识的诗人牛汉,梳理文章第①—⑧段的行文思路,填写下面表格。
回忆的过程 |
对牛汉的认识 |
① |
解读诗歌水平高,单纯率真 |
读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 |
② |
深入了解牛汉的遭遇和创作 |
③ |
④ |
具有使人增添勇气的力量 |
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第⑧段的人物对话中两处标点的作用。
(1)我在混……答:
(2)我可不混!答:联系上文,说说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文章把“汗血诗人”牛汉的形象刻画得生动感人,请以第④段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