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主张在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这一文献资料应当出自
A.中共“八一宣言” | B.瓦窑堡会议决议 | C.《国共合作宣言》 | D.中共七大报告 |
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金均系关税。恭亲王奕訢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上述史料信息说明()
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 |
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
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 |
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 |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这说明开平煤矿()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 |
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 |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
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
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
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
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商业发展迅速,书籍日益普及,在江南地区出现儒贾、贾儒。儒贾相通的社会趋势的出现说明()
A.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商业繁荣 |
B.经济发展加快社会阶层流动 |
C.商人成为儒学主要传播者 |
D.富家子弟厌恶科举弃儒从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