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宜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元世祖采纳他的建议
| A.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 B.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
| C.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 D.设御史台监察官员 |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 |
| B.实现了国家统一 |
|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
| D.创立三公九卿制 |
在《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 A.谥号、年号、年号 | B.庙号、谥号、年号 |
| C.年号、尊号、庙号 | D.尊号、谥号、庙号 |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官名 | B.爵位 | C.谥号 | D.行业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
|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
|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 |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
| C.制度法令的统一 |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