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推断丙物质是( )
A.Al2(SO4)3 | B.NaOH |
C.BaCl2 | D.FeSO4 |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中正确的是
A.0.3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O42-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
B.用1 L水吸收22.4 L氨气所得氨水的浓度是1 mol·L-1 |
C.50mL 1 mol·L-1的KCl溶液和100mL 0.25mol·L-1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
D.10 ℃时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100 mL,蒸发掉5 g水,再冷却到10 ℃时,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1 |
以下是对某溶液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先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HNO3溶液,白色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大量的SO42- |
B.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O32- |
C.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D.先加适量的硝酸将溶液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l- |
实验室用固态不纯氯化钠(含少量NH4HCO3和Na2SO4杂质)制取纯净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可供选用:
①逐滴加入稀盐酸,调节pH值为5;
②煮沸;
③加蒸馏水溶解;
④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⑤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⑥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
⑦过滤。
上述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应是
A.①②⑤⑥⑦③④ | B.③④⑥⑤⑦①② |
C.④③⑥⑤⑦①② | D.④③⑤⑥⑦②① |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
A |
硝酸铜溶液(硝酸银) |
铜粉 |
结晶 |
B |
NaCl溶液(CuCl2) |
NaOH溶液 |
萃取 |
C |
乙醇(水) |
—— |
分液 |
D |
铜粉(铁粉) |
稀盐酸 |
过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