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什么含义?
从哪些地方看出“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变成大人,可是我们有时又怕长成大人。你或许有过类似的体验,请结合你的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为爱挺直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了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⑥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风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选文第④段中说“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他的“希望”是什么?
选文第⑦段中说“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的上演”。在文中“这样的戏”具体指什么?
⑧段写到“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你认为接下来他会做什么 ?
阅读选文后,你会为其精美的文题所折服,联系全文,说说选文标题好在哪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缺陷的种子
⑴15岁那年深秋,父亲让我乘车到县城去购麦种。下了车后,按照父亲指点的位置,我很快就找到了种子交易市场。
⑵在市场街口,我进了几家种子门市店,门市店里的地上和货柜上摆满了塑料盆盛着的麦种样品,我边和店主说话,边蹲下身子一一观察。那些麦种看起来真的很好,一粒粒饱满、肥大,捧到手里沉甸甸亮闪闪的,就像一粒一粒的珍珠,几次在店主巧舌如簧的游说下,我差不多就要掏钱购种了,但想起父亲的叮嘱,我还是最终把捧在手里的麦种依依不舍地又放进了样品盆中。
⑶父亲说种子公司的国营门市店里有上好的麦种,有省城来的农业教授亲自在那里出售麦种,他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到种子公司的门市店去,一定要买那个农业教授培育出来的小麦一代杂交新品种。我一路打听着终于找到种子公司的门市店,见到了那个戴着深度近视镜的教授和他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麦种,不过我失望极了。我的失望不是对教授,而是对教授培育出来的新麦种。那些麦种,个头大小不一,显得十分参差,并且那些麦种也不饱满,一粒一粒瘪瘪的瘦瘦的,还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几乎没什么光泽,远不如前面那些个体种子店出售的麦种,甚至同我家里收回来的麦粒也不能同日而语。我抓了一把捧在手掌里细细看了足足有三分钟,才怀疑地问站在一旁的教授:“这真的是您培育出来的一代杂交新品种?”教授笑着点点头说:“是的是的。”
⑷我怀疑地问他:“怎么成色这么差呢?”
⑸教授解释说:“一代杂交的新品种都这样,种几茬成色就会越来越好了。”我一点也不相信他的解释,母种都这样,还能结出什么样的好麦子来?我断定教授一定是骗人的,只不过是打着教授的幌子想靠出售麦种捞上一笔钱而已,这样的麦粒只配喂鸡,哪里配得上做麦种呢?
⑹于是,我果断地离开了种子公司的门市店,到街上的个体种子店里买了几十斤颗粒饱满、个个通体金亮的麦种。
⑺麦种带回家后,我向父亲讲了我的推测,父亲也没说什么,很快就把种子播进地里去了。直到第二年收麦时我和父亲才惊讶地发现,我们家那些颗粒饱满的麦种长出的麦子并不好,麦粒又细又烂不说,产量也很低,而村里几家买教授麦种的人,他们的麦子穗长、粒实,颗粒饱满、金亮,产量高出我家好几倍。
⑻后来我请教一位搞农业育种的专家,专家一听就笑了,他说,那些一代杂交的种子确实看上去不起眼儿,瘪小,亮色也差,可它们毕竟是一代杂交的呀,它们种一年就变得饱满些,再种一年,就更加饱满了,它们在一年年克服着缺陷,在拼命趋向饱满和完美。而那些看上去饱满、金亮、完美无缺的种子,它已经完美到尽头了,没路再向上走了,所以只有一年年退化,只有一年年向缺陷发展,最后被彻底淘汰掉,永远退出土地和田园。
⑼原来,在有些时候,完美也是一种缺陷啊,一幅画得太满的没有留白的画,不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一片蓝得没有一丝白云的天空,不能给人以云舒云卷的心灵悠然;一张洁白得没有一点墨迹的纸,不能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美蕴;一尊完美无缺的菩萨,不能给人以生活五味的率真……
⑽完美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陷,过于完美的人生,恰恰是有缺陷的人生。
—— 选自《阅读文库》
13.阅读全文内容,根据⑵⑶的提示补全以下情节。
⑴。
⑵我没有听父亲的叮嘱而是买来外表好看的麦种。
⑶我在第二年收获时得到令人失望的结果。
⑷。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并且那些麦种也不饱满,一粒一粒瘪瘪的瘦瘦的,还一个个灰头土脸的。试对文章第⑼自然段的划线句进行赏析。
联系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文中的“我”在十五岁的年龄犯下了一个错误,你觉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次错误有何价值?这引发了你对生活怎样的思考?
莫愁湖畔海棠红
①四月的莫愁湖畔,树树海棠姿容优美,明媚动人灿如云霞,常常让游人沉醉而不知归路。
②海棠栽培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素有“国艳”之誉,唐朝贾耽的《花谱》一书就有记载,把海棠称为“花中神仙”。春季花姿俏丽,楚楚有致;秋日金果满树,芳香袭人。历代文人墨客也被海棠的魅力折服,题咏不绝。一代文豪苏东坡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③海棠品种多,分布较广。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里所说的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海棠花开娇艳动人,但一般的海棠花无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被广泛地种植。西府海棠花形较大,四至七朵成簇朵朵向上,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是“海棠四品”中的翘楚。北京故宫御花园、颐和园和天坛等皇家园林中就种有西府海棠。在南京,被誉为“金陵第一名胜”的莫愁湖也大量种植了西府海棠。
④据目前统计,棠类植物在全世界共有35种,分布于北温带,中国就有25种,除华南地区外均有分布。如今,海棠类多为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观赏花木(虽然其中不乏果实有很高食用价值的品种)。既宜孤植于庭院前后,又宜对植于门厅入口处,或丛植于草坪角隅,或与其他花木相配植,自然也可矮化盆栽。
⑤海棠花、叶、果实,可供食用、药用。春天的海棠花不仅“占尽春色最风流”,而且花含蜜汁,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秋海棠在日本等国被用来作叶用菜,东南亚的有些国家的人们用海棠给鱼、肉等调味,有时用作色拉菜。海棠性味甘、酸、平,有健脾止泻、利尿、消渴、健胃等功能。在民间药方中,海棠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药之一。有些国家的人们用海棠泡茶治感冒。海棠脯也可供药用,有驱风、顺气、舒筋、止痛的功效,并能解酒去痰,煨食止痢。南京的莫愁湖种植的贴梗海棠的果实叫皱皮木瓜,又叫川木瓜,它不仅是特有的珍稀水果之一,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川木瓜具有舒筋活络和化湿功能。中医认为皱皮木瓜能疏通经络,驱风活血,化湿舒筋,主治中暑等症;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痛。
⑥古往今来爱棠之人多不胜数,不少名人也都与海棠结下了不解之缘。梁实秋先生钟爱海棠花,他在其散文《群芳小记》中,将海棠放在第一个来描写,且用了最多的篇幅来赞叹西府海棠。文中写道:“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许,而绿鬓朱颜,正在风情万种、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著名作者张爱玲女士就曾经提到人生的三件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国画大师张大千旅居美国时曾向友人乞讨海棠,并作有《乞海棠》:“想得杨妃新睡起,乞分一棵海棠栽。”先生为求购数枝海棠,甚至愿意典当画作,节衣缩食,“典画征衣更减粮,肯教辜负好时光;闻道海棠尚未聘,未春先为办衣裳”。足见他爱海棠至深至切。文章介绍了海棠的许多知识,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填空。
(1)海棠的历史和观赏价值。(2)
(3)海棠的食用和医用价值。(4)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第④段画线句子为什么要强调“据目前统计”?
答:第⑤段画线句介绍南京“川木瓜”,为什么先说它是“珍稀水果”,后说它的“医用价值”?
答:下面两段有关“西府海棠”的文字,在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里所说的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海棠花开娇艳动人,但一般的海棠花无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被广泛地种植。
梁实秋先生写道:“一排排西府海棠,高及丈许,而绿鬓朱颜,正在风情万种、春色撩人的阶段,令人有忽逢绝艳之感。”
答: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文中叙述了那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答: ,。从某一种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答:第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所起的作用。
答:“白发”是文章线索,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答: ,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文中母亲的优秀品质。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数学课堂里的作文竞赛
那时的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每学期的学费都是父母东拼西凑才筹足的。虽然远在十里之外的小镇上学,但从未向父母开口索要过一分零花钱。寄宿在校,他吃的是母亲腌制的咸菜。
全班五十多个学生,只有他没有文具盒,更不用说一些必备的学习用品。
寒冬漫入校园的时候,就要学几何知识了。新来的数学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备齐三角板、量角器、直尺和圆规这“四件套”,同时宣布,一周后将进行检查。
三天过去后,他就发现,不少同学都购买了各式各样的“四件套”。看到一些同学们用 “四件套”绘出的那些美丽而神奇的几何图案时,他的眼里闪过如流星一般的羡慕。为了掩饰自己的感情,他很快转过头向窗外望去。透过玻璃,他看到了一片淡黄的树叶从高高的树梢悄然飘落,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
他很想拥有自己的“四件套”,他渴望用“四件套”绘出自己心中美丽的图案。但这种渴望对于他来说,却是奢侈的。
上课的铃声响了,很快就到了数学老师检查同学们“四件套”的时间。他把头深深地埋进书时,却一个字也未看进去。他甚至希望数学老师不要靠近他的课桌。
但数学老师检查得相当仔细,似乎要做到一个不漏。终于,数学老师稳健的步伐在他身旁停了下来。数学老师弯下腰来,附在他耳旁,轻轻地询问:“你,忘了买吗?”
他的脸倏地红了,脱口而出,声音却细若蚊丝:“我没……,可是……”
他吞吞吐吐,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也不想告诉数学老师,因为近段时间母亲患了风寒,入院治疗都困难不已,自己根本就不曾向父母说过要购置学习用具的事情。
数学老师也不再深究原由,只是轻轻的“噢”了声,便径自离开了他的座位。但他的心却无法平静下来,只有自己没有买几何学习用品,数学老师会在班上宣布吗?
出乎意料的是,检查过后,数学老师却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购置“四件套”的积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只字未提他的事。这让忐忑不安的他放下了悬着的心,他翻开书,正要准备听课。数学老师却宣布:“在学习圆的知识之前,我们搞一次‘绘图·作文’竞赛活动,要求用自己的圆规绘一个圆,然后用词语描绘圆,优胜者可是有奖的呵!”
这是一道富有吸引力也颇有难度的作文题,因为圆的知识尚未学习,但却要用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词语来描绘圆。
同学们都用圆规画出了美丽的圆,然后开始绞尽脑汁作文。没有圆规的他,悄悄地揭下墨水瓶盖,用笔沿着瓶盖边缘,画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圆,那线条如锯齿一般,凸凹不平。看着这有点像齿轮的圆,他写下了:圆是开放在几何图形中最美的花朵,圆的世界是丰盈的,没有缺陷,但闭塞的圆,也是无奈和孤寂的!
他很快就忘了这次竞赛,令他不曾想到的是,仅仅几天时间,数学老师便公布了竞赛结果,而他居然获得了第一名。更让他高兴的是,奖品也似乎专门为他而设计——那是他日夜渴望拥有的“四件套”。他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从数学老师手中接过奖品,然后握住数学老师伸过来的右手,他感到,数学老师那遒劲有力的大手是那样的温暖,就像冬天里的一盆炉火,瞬间温暖了他的全身……
那个学期,这“四件套”不但助他学好了几何知识,而且放飞了他心中的梦想。
后来,他上了一所大学,选择了美术系。毕业后又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专门从事图案设计,并且成了著名的广告设计师。此时的他,已经很少再用“四件套”,他的不少创意与设计,都是通过电脑直接完成的。但那已经无比陈旧的“四件套”,他一直小心而完好地保存着,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年轻的数学老师曾经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竞赛。小说围绕“四件套”展开情节,根据提示,补充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无力购买(渴望)——老师检查()——作文获奖()——终身珍藏(感激)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结合小说情节,说说数学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小说用“数学课堂里的作文竞赛”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第(14)段画线句子“奖品也似乎专门为他而设计”,第(16)段又说“老师曾经专门为他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竞赛”。这两个句子是否矛盾?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