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炀帝杨广的诗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 |
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
C.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主动发言、敏捷应对;应该用心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内容。 |
D.“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一文的体裁是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
B.《藤野先生》一文有明、暗两条线索,以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为明线,以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暗线。 |
C.《藤野先生》一文的主题: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D.作者在文章开头生动地描述“清国留学生”梳辫子的细节,在辫子上大做文章,是因为男人梳辫子不伦不类,作者看不惯,况且日本男人不留辫子,中国留学生应人乡随俗,否则给中国人丢脸。 |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①头项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③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④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⑤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①句既用了夸张,又用了比喻。 |
B.②句运用了比喻。 |
C.③⑤句都用了反语。 |
D.④句运用了比喻。 |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D.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
B.有一问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ěi)不逊(xùn) |
B.瞥见(piē) 畸形(qí) |
C.诘责(jié)教诲(huǐ) |
D.驿站(yì)托辞(c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