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同学关于酶特性研究的实验操作步骤,该实验的假设是 ( )
| 步骤 |
项目 |
试管 |
|
| 甲 |
乙 |
||
| 1 |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
2 mL |
- |
| 2 |
注入蔗糖溶液 |
- |
2 mL |
| 3 |
注入新鲜的蔗糖酶溶液 |
2 mL |
2 mL |
| 4 |
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
||
| 5 |
注入斐林试剂 |
2 mL |
2 mL |
| 6 |
酒精灯隔水加热1 min |
||
| 7 |
观察现象 |
|
|
A.酶具有专一性 B.酶具有催化功能
C.酶具有高效性 D.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下图表示酒精发酵过程中接种后发酵罐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关于该曲线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0~t1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 B.t1时,微生物的生长处于对数期 |
| C.若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 |
| D.t1~t2时间内,种群的个体数量开始下降 |
图为曾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喷洒DDT进行农药防治和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业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
B.A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E点开始进行农药防治
C.图中必须进行害虫防治的时间为A.D、E
D.生物防治可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
下图为A.B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a≈b
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
| 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
| 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样方内各种植物均需统计 |
| D.对某种动物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 |
在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
| A.形体较小的种群 | B.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 |
| C.形体较大的种群 | D.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