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 B.只有宪法才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 D.表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
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游 |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
D.菜篮子和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
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企业 |
C.发展乡镇企业 |
D.进城打工 |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普遍出现工资上扬的情势,不少重商主义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认为,“节省劳力的技艺、铣具和器械是减少劳动和降低价格的方法,尽管受雇使用工具的人们的工资不应该减少”,更有人指出,“降低了穷人的工资,结果是减少了产品的价值。这将永远是贸易的真理,因为你付出的工资越少,工作干得就越糟”。这些观点最有可能直接影响( )
A.英国获得世界商业霸权 |
B.英国工业革命蓬勃兴起 |
C.英国最终成为世界工厂 |
D.英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主要是由于()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C.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的冤假错案 |
D.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