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 B.只有宪法才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 D.表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
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法国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法德合作;积极发展独立的核力量;1964年,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66年3月,正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要求美军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撤离法国。这集中说明法国
A.努力推动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 B.挑战美国霸权,谋求大国地位 |
C.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 | D.成为国际政治力量中重要一极 |
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国家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材料不能用来说明
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
B.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
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
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军事战略同盟 |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
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
巴黎公社革命胜利伊始,中央委员会号召巴黎人民:“只有从你们自己中间选出来的,与你们同甘共苦的人,才能最好地为你们服务……总之,要挑选真心实意的人。”巴黎的劳动群众都积极参加了各区的公社选举。这一现象能够体现
A.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 B.分权制衡思想 |
C.直接民主思想 | D.民主监督思想 |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
C.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 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