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能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   )

A.《唐璜》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向日葵》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32年,(美国)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25美分,糖每磅只值3美分,猪、牛肉每磅2.5美分。为此,罗斯福政府(  )

A.成立工业复兴署,以减少盲目生产
B.出资收购农产品,将其分配给失业者
C.鼓励农产品出口,以增加农场主的收益
D.补贴减耕的农民,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整顿金融 B.调整农业政策
C.发放救济金 D.兴办公共工程

凤凰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的文章。之所以称当时的苏联是“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  )

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进展
B.已经冲击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D.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

徐隆彬在《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中说:“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据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时期(  )

A.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B.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
C.斯大林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D.农、轻、重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