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四条著名山脉(全部或局部)。读图,完成题。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山脉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国界线上 | B.乙位于大洲分界线上 |
| C.丙位于板块交界线上 | D.丁位于我国地形阶梯分界线上 |
四山脉中,两侧自然带类型基本一致的是
|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丙 | D.乙、丁 |
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
1.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 |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 B. |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
| C. |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
| D. |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
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 A. | 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 B. | 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
| C. | 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 D. | 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 A. | 第二产业向东南 | B. | 第二产业向东北 |
| C. | 第一产业向东南 | D. | 第三产业向东南 |
2003年秋季,泉城济南市许多干涸多年的泉群重新涌水。下图表示济南市附近地貌类型,据此回答:
这些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
| A.③④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⑤ |
这些泉群的水源主要为
| A.土壤水 | B.潜水 | C.承压水 | D.地表径流 |
这次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施地下水回灌取得成效 |
| B.2003年黄河中下游地区雨量大增 |
| C.退耕还林发挥了良好生态效益 |
| D.南水北调东线将长江的水调入黄河 |
读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完成:
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 A.①位于新西兰某地 | B.②位于欧洲某地 |
| C.③位于东亚某地 | D.④位于美国某地 |
下列关于四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
|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②③① |
| 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
|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
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完成:
下列景观图中,该区域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明显的
| A.纬度地带性 | B.经度地带性 | C.垂直地带性 | D.非地带性 |
该区域地理环境兼有
| A.内流河与外流河 | B.湿润地区与干旱、半干旱地区 |
| C.高原与盆地 | D.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 |
下图为“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图中属于热带草原自然带类型的有:
| A.b | B.d | C.e | D.h |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分布狭长主要是受纬度影响 |
| B.a→h→g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
| C.a、d的形成原因相同 |
| D.a和g的南北延伸与沿岸洋流的影响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