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下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
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2012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就《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举行网上立法听证会,听证人、陈述人以及所有关心的人通过上网便可全程参加,从而大大节省了立法成本。这一突破性尝试
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
②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立法的广度和深度
③降低了立法门槛,使立法更民主和科学
④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推动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小明在回家的路上发现路灯坏了,于是他通过网络向当地市政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这表明
A.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
B.公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行使监督权 |
C.通过网络参与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
D.公民向政府部门求助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 |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现阶段应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假如你要向有关决策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可选择的最佳方式及其理由是
A.社会听证制度,因为听证于民是为了决策利民 |
B.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因为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 |
C.信访举报制度,因为其是公民行使建议权的重要途径 |
D.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因为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
对公众而言,只有理性参与公共事务,才能涵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民主演练;对政府而言,多渠道海纳公众的“参与百川”,能够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尊重民意也是公权力最好的民主素养。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尊重民意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根本途径②制度化的公众参与彰显了民主的真实性③政府引导下的公众参与才是理性参与④推进民主政治必须倡导公民公共精神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③④ |
某市民发现,当地有关行政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于是打电话给该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该市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 B.舆论监督制度 |
C.信访举报制度 | D.社会听证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