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秦代砖文上刻有下列文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
C.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
关于墨子的思想,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主张兼爱,并称其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 |
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 |
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 |
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C.王阳明的“心学”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无为的政治主张 | B.小国寡民的理想 | C.唯物主义思想 | D.朴素辩证法思想 |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不同阶段的命运不同,主要取决于
A.思想内容变化 | B.社会环境变化 | C.统治阶级观念的变化 | D.人民群众态度的变化 |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他比喻
A.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
C.环境和后天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 D.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