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小题。
年份 |
1949 |
1955 |
1960 |
1970 |
东经 |
121.97 |
121.93 |
121.94 |
121.88 |
北纬 |
43.57 |
43.51 |
43.54 |
43.59 |
年份 |
1978 |
1985 |
1990 |
1995 |
东经 |
121.86 |
121.75 |
121.80 |
121.71 |
北纬 |
43.63 |
43.80 |
43.68 |
43.84 |
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
A.向西北方向移动 | B.向东北方向移动 |
C.向东南方向移动 | D.向西南方向移动 |
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 | 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 |
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 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 |
读图3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5~7题。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设
A.客货物流区 | B.金融商业区 |
C.旅游度假区 | D.高新技术区 |
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若在图中规划建疗养院,宜选址在
A.①处 | B.②处 | C.③处 | D.④处 |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手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图2),回答3~4题。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资源种类,那么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
A.土地资源 | B.淡水资源 |
C.热量资源 | D.能源资源 |
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a)、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b)、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图1是某城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 | B.人口死亡率低 |
C.大量人口迁入 | D.原有人口基数小 |
该城市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
A.传统型 | B.原始型 | C.过渡型 | D.现代型 |
图7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回答23~25题。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地形崎岖 | B.光照较少 | C.降水不足 | D.积温过高 |
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上述问题的是
A.南水北调 | B.西气东输 | C.西电东送 | D.北煤南运 |
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 |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火山地震很频繁 |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晴天多热量较充足 |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
读图6,回答21~ 22题。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石流⑤寒潮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③④⑤ | D.②③④ |
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水稻、油菜、茶叶 | B.春小麦、亚麻、甜菜 |
C.棉花、玉米、甘蔗 | D.冬小麦、棉花、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