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活动( )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
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当前许多地方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土地换股权”模式,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此模式认泌正确的是
①农民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②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保障农民权益、反哺集体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据统计,2014年中国消费水平提高,农村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均降低,2014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7%,比去年下降1.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0%,下降1.2%。这说明我国城乡居民
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食品支出金额减少
③消费结构逐渐改善
④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海证券交易所有A公司股票,每股票面金额为10元,老陈以每股12元的价格购得该公司股票10000股。假定一年后A公司按5%的比例派发股息和红利,股票价格上涨到15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老陈此次投资股票的收益为

A.5000元 B.30000元
C.35000元 D.36000元

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演讲时指出,“有些人认为发展起来的中国必然成为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牛魔王”,“好在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会随着这样那样的说法而改变”。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意在表明
①谬误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③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④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从非典到埃博拉病毒,再到之前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促使着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这说明()

A.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真理是具体、无条件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