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水的水源涵养地。现在的吕梁山仅存在主峰附近一片森林,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造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4世纪时,一次山洪爆发,竟冲下百万棵大树。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
(1)山区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的作用有哪些?
(2)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因。
(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措施。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相同的自然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阴影部分植物具有根系发达、树皮厚、树叶叶面有油质包裹等突出特征,简要解释植被特征形成的原因。
(2)比较、归纳是学习地理的常用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说明图中甲处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
(2)图中地质构造,乙为_______,丙为________ 。
(3)简要分析丁处地形的形成过程。
读我国2013年10月29日14时-30日14时降水量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
(l)归纳该时段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描述西宁与兰州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
(3)描述太原以东霜冻线的走向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4)“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阐释这一农谚。
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大气的运动”进行了探究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1: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l)根据材料,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
(2)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探究活动2:活动小组在海陆风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和范围放大,研究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不同季节的大气运动,如下图所示。
(3)图示表示的是______(季节),M表示________(气压中心),其切断的气压带为_________,N表示___________(气压中心)。
(4)根据图中风向,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其对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10分)
下图为2012年渤海沿岸海水入侵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简述图示北部地区的海水入侵程度的时空分布规律。(4分)
(2)分析上述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