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965年—1983年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表(单位:千人)
地区 |
1965~1970年 |
1970~1975年 |
1975~1980年 |
1980~1983年 |
东北部 |
-715 |
-1342 |
-1486 |
-640 |
中北部 |
-673 |
-1915 |
-1173 |
-1062 |
南部 |
+656 |
+1829 |
+1764 |
+1194 |
西部 |
+696 |
+708 |
+893 |
+509 |
注:净移民人口数量=迁入移民数量-迁出移民数量
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B.70年代以后,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
C.80年代以后,东北部地区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D.80年代以后,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可能减少
日记一则:“今日风止天晴,气温骤降,田地里的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塑料大棚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夜间,在附近刚刚返青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一堆堆的柴草,浓烟遮盖了田野……”。据此回答12~13题。 从日记里看,这里可能刚刚经历了
①沙尘暴天气②冷锋过境③台风过境④寒潮侵袭⑤气旋过境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④ |
农民燃烧柴草以产生浓烟的主要作用是
A.增强地面辐射,防霜冻 | B.增强大气逆辐射,防霜冻 |
C.减弱紫外线对农作物的伤害 | D.增加CO2含量,促进小麦生长 |
读下图,回答10~11题。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A.温带季风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温带海洋性气候 |
图示时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密西西比河正处于丰水期 | B.亚欧大陆正受印度低压控制 |
C.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期 | D.长春正处于雨季 |
读右图,回答8~9题。关于图中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南半球 |
B.图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C.该地正吹西北风 |
D.00C等温线向北弯曲 |
有关图中河流和晨昏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 B.该河流会有凌讯现象 |
C.晨昏线为晨线 | D.此时该地昼长夜短 |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5~7题。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①等温线的数值可能为
A.-150C或-250C |
B.-150C或-350C |
C.-250C或-350C |
D.-350C或-450C |
影响南极洲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洋流 |
C.太阳辐射 | D.大气环流 |
②地与③地之间的温差范围(T)为(单位:0C)
A.30<T<50 B.50<T<70
C.50<T<60 D.40<T<60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4题。图中甲地点陡崖崖底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388米 | B.488米 |
C.588米 | D.688米 |
图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中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
A.从乙到丙 | B.从丁到乙 |
C.从戊到甲 | D.从丁到戊 |
在丙地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是
A.洪涝 | B.风沙 | C.滑坡 | D.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