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正确操作或想法是( )
A.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 |
B.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丙酮,研磨液呈黄绿色,判断是菠菜叶用量太少导致 |
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判断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 |
D.测定动物的细胞呼吸时,在光下或暗处进行对实验结果影响不明显 |
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
()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D.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无关 |
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物质是()
A.2,4D | B.赤霉素 | C.细胞分裂素 | D.脱落酸 |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
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
D.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比例超高 |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 | B.42只 | C.92只 | D.160只 |
下列实例与所用的原理中,正确的是()
A.无子番茄——多倍体育种 | B.无子西瓜——单倍体育种 |
C.青霉素高产菌株——基因突变 | D.克隆羊“多利”的培育——基因重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