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蒋士铨的《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一文。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抱铨坐膝上教之。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①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②龄:岁。③四子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④竹丝合所识字: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⑤组绣纺绩:组绣,刺绣;纺绩:纺织。⑥咿咿:指读书声。下文的“轧轧”指织布声。⑦夏(jià )楚:责打。⑧旋:随即。⑨及此:这时候。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        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训十字(        )                           ②组绣纺绩之具置左右(        )
③与轧轧相(        )                ④儿,则少加夏楚   (        )
⑵与例句中“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误,乃已

A.乃密布字印(《活板》)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屠乃奔倚其下(《狼》)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母 日 授 四 子 书 数 句
翻译下列句子。
⑴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2)日月广明之()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博览群籍凡三往, B.《易》为宗虽不能察,必
C.忽眠中皆朝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事实是欲界仙都

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诵《易经》。

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或以为死,或以为(2)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
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改观也。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菌次哀振之,抚其幼者如子,字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
(二)
子桑户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而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注】①辐辏:原指车轮的辐条集中于毂上。此处形容如同车辐一样聚集到中心上。②欣戚:这里指富贵或失势。③字:嫁。④子桑户:姓桑户名,隐士。⑤假:国名。与:通“欤”,相当于“吗”。⑥林回:人名。假国的逃民。⑦赤子:初生的婴儿。⑧布:古代钱币,下文的“布”应是值钱的意思。⑨醴:甜酒。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菌次哀之(通“赈”,救济) B.谓子友沂曰(回头看)
C.负赤子而(逃跑) D.彼无以合者(过去的)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望尘者接踵道皆以美徐公
B.一时感叹赵知人谓信然
C.君子交淡若水予尝求古仁人
D.小人甘绝先帝不臣卑鄙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改观。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结合文意,说说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之者谁(2)云而岩穴暝
(3)至于者歌于途(4)杂然而前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③段文字分几层,每层用三个字归纳层意。

本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阅读下面文言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①中,开司马门②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节选自《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
注:①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路。③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故名。
对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甚之奇异 B.每进见问诘难
C.几为太子者矣多次 D.公车令死判罪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

A.使各赋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植任性而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而又袁氏甥也辍耕垄上
D.杨修颇有才策不物喜,不以己悲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②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结合文章材料,分析曹植为什么最终被废除太子之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