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
| A.修筑铁路 | B.创办报刊 | C.放映电影 | D.开通电话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意在揭示()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
|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
|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
|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 B.《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
| 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 D.《近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
下列有关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 B.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 |
| C.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 | D.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 |
按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其中对于帝国议会表述正确的是
| A.其代表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
| B.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
| C.其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对帝国皇帝负责 |
| D.帝国内阁的产生须经帝国议会同意 |
1877年3月,《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这种情况最终并没有出现,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法国共和派力量的壮大 |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 C.人民不断斗争的结果 | D.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