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他们的竞争者。
——[关]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8世纪,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密切协调的贸易团体:加拿大的小麦和木材,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的棉花、黄麻和茶叶,以及西印度群岛的蔗糖,都主要是为英国市场生产的。从英国的角度看,印度正成为英国工业品的主要市场。
——[英]P·J·马歇尔主编《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材料二:议会在1701年通过的“嗣位法”,在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法案规定,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的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的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此外,法案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1)17、18世纪,英国“海外事业”的“竞争者”主要是哪些国家?“竞争”结果如何?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归纳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指出三者对英国的共同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个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两次工业革命)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列强将世界上大片地区强行纳入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斗便尖锐起来。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式的东西。……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当时的哪些航海家为大西洋变为“桥梁”作出了贡献?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中,走在前列的首先是哪两国?这一变化“有利”于欧洲人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两次工业革命中,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的新生产方式和新能源技术分别有哪些
(3)归纳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佐证材料三中马克思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主要特征。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唤醒世界人民对历史的记忆,对和平的珍爱,表明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中俄双方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⑴以下表述,与材料一图片信息一致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划“√”;违背了材料一图片信息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划“×”;材料一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①卢沟桥事变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 ()
②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以破坏日军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
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材料二 1942年1 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战时第二次高级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了两级格局。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2015年5月9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红场阅兵部分场景图
材料四 2015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今年3月,全国“两会”最终确认中国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举行阅兵式。
—— 摘编自新浪网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宣言”和“这次会议”名称。并分析“这次会议”对二战进程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法西斯德国投降的历史事件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 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俄罗斯和中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的现实意义。
在团结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民族团结篇】
【材料--】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权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1)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
【材料二】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回顾党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的基本方略,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这就是始终不渝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始终不渝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2)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祖国统一篇】
【材料三】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3分)
【国际合作篇】
【材料四】周恩来说:“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从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回忆录《领导者》
(4)与周恩来握手的来访者是谁?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什么重要文件?(2分)
(5)材料中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指什么?(2分)
(6)今年正值中美建交多少周年?中美关系的改善有何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五】100年前,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如今,无数的声音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7)结合图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3分)
图片是另一种历史语言,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读下面的一组图片,探究问题。
请回答:
(1)图2是哪一类型的企业?图3中的企业是谁创办?由图1到图3反映中国近代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辛亥革命后,图3这一类型的企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引发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图4中企业创立于何时?该企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有何改变?
(4)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俄也做过类似的调整。面对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和人们的不满情绪。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的掌握他们。”为此,苏俄推行了一种怎么的经济政策?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反思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方法,并作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材料二“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欧洲共同体,后来发展成欧盟。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战争的爆发。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运用国家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
材料三中东是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它一直沉浸在战火与鲜血之中。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珍珠港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有何影响?1937年12月,日本在中国战场还犯下了哪一反人类的暴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中国于哪一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防止战争,维护和平?(至少写出两条措施,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