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正确表示高等动物胚胎发育顺序的是
A.受精卵→卵裂→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 |
B.卵→卵裂→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 |
C.受精卵→囊胚→原肠胚→幼体 |
D.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 |
土壤农杆菌含有一个大型的Ti质粒(如下图所示),在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其中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若想用基因工程并通过土壤农杆菌向某种植物中导入抗旱基因,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若用Ti质粒作为抗旱基因的载体,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应该在T—DNA片段内,且要保证复制起始点和用于转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坏 |
B.将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中时,可以用Ca2+处理细菌 |
C.用含有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去感染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成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 |
D.若能够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旱目的基因,则说明该基因工程项目获得成功 |
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对下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过程,产生的细胞仍然是干细胞 |
B.a、b、c发生在人和动物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
C.通过b、c途径产生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
D.通过b、c途径产生的细胞内mRNA种类不同 |
观察到某生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了某种精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精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
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可推测细胞中DNA量的变化。用此方法,在下列时期能检测到培养的皮肤细胞中DNA量加倍的是
A.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 | B.细胞周期的间期中DNA复制时 |
C.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 D.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
下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乙→甲时期 |
B.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甲→乙时期 |
C.乙→甲时期,细胞中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活动旺盛 |
D.甲→乙时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