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③ | D.①②③ |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离经叛道”。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礼的观念 |
|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
|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
|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人物的言论与宋明理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理二主之理!”
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他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他,山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他”指的是()
| A.王阳明 | B.朱熹 | C.董仲舒 | D.孟子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个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英语老师穿着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
| B.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
| C.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
| D.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 |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 B.当仁不让于师 |
| C.有教无类 | D.温故知新 |